1964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64-06-10
  

  • 全选
    |
  • 陆关城, 周家炽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北京香山樱桃溝野生的十字花科豆瓣菜上发现有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以及一种未报导过的"小白斑"病毒的复合病。
    小白斑病毒在20多种寄主上,包括十字花科,单独汁液接种时只能产生局部坏死病斑,不能系统侵染;单独接种而能系统感染的寄主有百日菊,只产生极轻微的深浅绿花叶,甚至有时几乎无病状。
  • 梁平彦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在华北地区普遍发生棉铃疫病和蓖麻叶果疫病。对于这两种疫病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按标准方法分剧进行了详细观察。把棉铃疫病菌鉴定为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的一个株系,并对它的寄主范围作了补充,在温度关系和有性生殖习性上它不同于已往西印度报导的棉铃上的P.palmivora BulterP.parasitica Dastur。蓖麻疫病菌的性状与印度的典型P.parasitica Dastur相符合,与泽田兼吉在台湾描述的P.ricini Sawada和P.formosana Sawada两个新种只在寄主范围和孢子囊长宽比倒上稍有差异。
  • 方中达, 承河元, 朱家玲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2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菜豆、绿豆、爬豆、大豆、豇豆、黄槐和木豆等7种豆科植物上分离到的18个菌株作比较研究,它们分刷属于5个不同的种和变种,即Xanthomonas Pha-seoli、X.Phaseoli Var Sojense、X.Vignicola、X.CassiaeX.Cahani。上述5种细菌的各个菌株,无论是形态和培养性状及生理反应都是相似的,只是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和石蕊牛乳胨化的快慢稍有不同。凝集反应证明它们在血清学上也有密切的关系。Elrod和Braun认为X.Phaseoli Var SojenseX.Vign-icola的血清反应与X.Phaseoli不同,应该归入不同的血清型。但是根据本项研究,发现这两种细菌的血清反应与X.Phaseoli没有差异,都可以归入Elrod和Braun所划分的X.Phaseoli血清型。不同种的细菌对相应噬菌体的反应是很专化的,因此噬菌体非但可以用来鉴别种,还能区别同一个种的不同菌系。但是噬菌体反应并不能作为划分种的性状。
  • 章一华, 石银鹿,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3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十字花科蔬菜三属七种32个品种作为鉴定寄主,对京津地区12种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油青菜、芜菁、芥菜、大头青、雪里蕻、甘兰、苤兰、花椰菜、芥兰、萝卜和荠菜)上采集的34个霜霉病菌(Pronospora parasitica(Pers.) Fr.)标样进行了生理分化的研究。
  • 陈守常, 田泽君, 陈大昌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4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茶炭疽病菌的有性世代在1961-1963年首次发现于四川省泸县地区。
    经过接种和分离培养等试验证明,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病原菌同属于油茶炭疽病菌,与茶叶枯病菌Guignardia camelliae(Gooke) Butler相同。对病原菌生理特性进行了若干测定。
  • 白金铠, 潘顺法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5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粮丝黑穗菌厚垣孢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后熟不足,温湿度对生理后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32-35℃高温和湿润环境里处理30天后,就能完成厚垣孢子生理后熟的发育阶段,使孢子发芽率从10%左右提高到60-90%。在20℃时孢子发芽率虽略有提高,但远不如高温处理的效果好。湿润处理远比干燥处理的发芽率高。电灯光对厚垣孢子的生理后熟以及阳光对厚垣孢子发芽,均无刺激或抑制作用。在35℃和20℃下连续处理110天后,发芽率均一致表现下降,190天后降到5%左右。蔗糖、木糖、棉子糖有利于厚垣孢子发芽。葡萄糖、山梨糖、果糖、半乳糖效果不明显。马粪浸液或添加高粮芽组织,都无刺激作用。厚垣孢子发芽要求的pH范围不严,过酸(pH 3.4)可抑制发芽,但过碱(pH10.0)并无影响,pH 4.4-10.0均适于发芽。
  • 林孔湘, 郑儒钰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蕉柑健康树的芽条和感染黄梢(龙)病的芽条置于不同温度的热水和湿热空气中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前者的嫁接成活力和后者的传病力。初步试验结果说明:在湿热空气中,黄梢病毒在46℃ 6小时,48℃ 4及5小时,50℃ 1、1.5及2小时,52℃ 30、45、及60分钟,54℃ 25及30分钟,58℃ 10分钟,和60℃ 2、3及5分钟后,皆失去传病力;而经同样处理的健康蕉柑芽条嫁接成活力完全不受影响;将这些芽条育成苗木,生长也完全正常。但在热水中,经43℃ 4小时以上,46℃ 1.5小时以上,50℃ 20分钟以上和54℃ 5分钟以上等处理后,皆显著失去嫁接成活力,经以上温度较短时间处理的病芽也不失去传病力。
  • 韦石泉,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6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赤豆花叶病在北京相当严重,病株达10-40%。病株分离物用常规汁液摩接法接于赤豆幼苗,初生透明褪绿小点或轻微斑驳,后表现花叶及疱斑,重者叶扭折畸形,叶缘缺刻,株矮,荚小而少。同一病毒接种于豇豆(Vigna sinensis L.)上,与赤豆上的症状无明显的差别。这个病毒的物理属性为:致死温度60-65℃ 10分钟,稀释限点1:3000-1:4000,体外存活仅24小时。病株所结种子有传毒能力,视寄主不同而有所差异,赤豆种子发病率仅1.6%,而豇豆种子发病率为17.2%。桃蚜、豆蚜、棉蚜及菜缢管蚜皆能传播此病毒。寄主范围为多种豆科作物,如豇豆、藊豆、大豆、蚕豆及芸豆、豌豆,黎科的菠菜,十字花科的桂竹香、紫罗栏等。除在桂竹香上生褪绿小点外,余均表现系统花叶症。但不侵染紫云英、绿豆、山扁豆、三叶草、苜蓿、黄瓜、南瓜、烟草、藜、千日红、苋及芹菜等。据此,作者等认为它不是黄瓜花叶病毒的株系,亦不同于日野的赤豆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与典型的长豇豆花叶病毒有较多的共同点,因此认为是长豇豆花叶病毒(AbMV)种羣中的一个新株系。
  • 陆师义, 孔显良, 陈玉梅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1): 79-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倍菌系配合试验(Mating test)证实玉米黑粉菌的性质受多因子控制。不同配合型间呼吸强度有明显的差异。
    玉米黑粉菌在含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中能产生大量刺激生长物质(最高达380微克/毫升),经Salkowski反应、纸层析及黄豆芽劈茎试验证明,这一生长物质为IAA。单性菌系引致的茎叶扭曲组织及配合接种后产生的瘤组织中IAA的量显然高于健组织(分别为11.18、17.65及6.47微克/克),证明这些病症的形成与IAA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