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当前,水稻纹枯病防控面临抗病种质资源严重匮乏、抗病机制尚未阐明等关键挑战。糖转运蛋白(Sugar transport protein, STP)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在水稻抗纹枯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接种立枯丝核菌可显著诱导水稻STP基因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蛋白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及功能验证实验发现:OsSTP4和OsSTP14作为稳定表达的碱性跨膜蛋白,具备多种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转运能力,而OsSTP26则因蛋白结构不稳定性仅特异性转运葡萄糖;三维结构预测显示,OsSTP4胞外结构域存在独特的酸性氨基酸簇,可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参与底物识别;功能验证表明,OsSTP4基因沉默导致水稻对纹枯病的敏感性显著增强,而OsSTP26缺失突变体则表现出稳定增强的抗病表型。本研究发现了OsSTP4与OsSTP26在水稻纹枯病抗性中存在的功能拮抗效应,揭示了二者参与此抗性调控的分子基础,为解析STP家族成员的功能异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禾谷镰孢复合种群(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 FGSC)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当前制约小麦丰产和品质的重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粮食和食品安全。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化学防治长期作为防控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绿色、可持续生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生物防治正逐渐成为作物病害可持续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批生防微生物被挖掘并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已报道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微生物资源,归纳了生防菌的作用机制,评述了生防菌剂开发现状,并针对生防菌剂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小麦赤霉病可持续防控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撑。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典型气传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安全生产。明确条锈病的菌源中心与传播路径对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近70年来,我国4代锈病工作者通过田间调查、群体遗传学分析和气流轨迹模拟等方法,在小麦条锈病菌源中心及传播路径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以田间调查为基础,群体遗传学分析为核心,气流轨迹模拟为验证”的综合研究方法体系,指出尚需进一步验证的路径,探讨未来融合前沿技术实现传播路径修正与细化的可能性,提出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设想,为实现条锈病可持续防控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