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专辑和增刊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期刊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办公
副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
更多...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网络首发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Phytopathology Research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公告栏
更多...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2025年, 第5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病原学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实验方法
研究简报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病原学
Select
花生颈腐病菌
Diplodia gossypina
全基因组序列资源
王振宇, 冯兰兰, 高蒙, 王娜, 李绍建, 范腕腕, 崔小伟, 桑素玲, 张海燕
2025, 55(3): 365-379.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生(
Arachis hypogaea
)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植物油、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然而,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以及各类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花生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花生颈腐病的优势病原菌棉色二孢 (
Diplodia gossypina
)为世界各地花生产区花生颈腐病的主要病原,可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对
D. gossypina
A20_4菌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D. gossypina
A20_4菌株基因组组装大小为43.03 Mb, GC含量为54.91%;从头组装共鉴定出10,745个基因,其中包含41,526个编码序列和2.20%的重复序列。其中6,461个基因(60.13%)被BlastP GO注释,3,245个基因(30.20%)被KOG注释,3,093个基因(28.79%)被KEGG注释。同时,本研究利用SignalP、TMHMM、EffectorP和PHI-base等软件对该菌株全基因组编码的10,745条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泌蛋白和效应子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
D. gossypina
A20_4基因组中有790个预测的分泌蛋白基因,利用dbCAN3等软件从这些分泌蛋白中分析鉴定到220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以糖苷水解酶亚家族成员数量最多。分泌蛋白中效应蛋白的预测结果表明
D. gossypina
A20_4中有224个潜在的效应蛋白,其中222个蛋白的功能可被PHI-base注释,根据注释结果在该菌株中找到12个关键致病因子。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组中的一个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
SNF1
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细胞自噬进程高度相关,而自噬进程已经被证实参与调控真菌致病力。以上研究结果将为我们了解
D. gossypina
的进化、致病分子机制以及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见解。
Select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江苏西瓜分离物的鉴定与克隆
杨柳, 高晓晓, 孙枫, 季英华, 杨秀玲
2025, 55(3): 380-390.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 ToLCNDV)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传双生病毒。它最早在浙江和上海发现,后又在江苏发现,严重危害到当地葫芦科作物生产。本研究对江苏南通地区采集的西瓜分离物进行PCR检测,并通过摩擦接种本氏烟、番茄、西瓜、甜瓜和黄瓜,接种植物均表现出卷曲、褪绿等症状,结果表明该病毒株系可以机械传播。通过PCR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我国已报道的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均聚为一支。系统进化还显示该病毒的进化与地理位置呈现相关性,我国的ToLCNDV可能来源于印度地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分离物序列均不存在基因重组现象。本研究对了解该病毒的来源、进化、变异以及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elect
山西省番茄病毒种类鉴定及侵染类型分析
荆陈沉, 罗露, 霍思凡, 武文艳, 王新华, 青玲, 冯雪
2025, 55(3): 391-401.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作为山西省主栽蔬菜作物之一,常年遭受病毒侵染危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山西省不同地区番茄上病毒发生种类及侵染情况,从7个市采集154份疑似病毒病番茄样品,利用小RNA测序结合PCR/RT-PCR进行病毒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不同地区番茄样品中共检测到6种病毒,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85.71%)、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45.45%)、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41.56%)、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27.27%)、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25.97%)以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18.18%),CMV是侵染山西番茄的优势病毒。侵染类型分析表明,番茄样品共检测到32种侵染类型,包括4种单独侵染和28种复合侵染,CMV、CMV+ToMV、CMV+STV+TYLCV、CMV+PVY+STV、CMV+TYLCV、CMV+STV+ToCV+TYLCV和CMV+PVY 7种类型最为常见,分别占16.23%、10.39%、9.09%、8.44%、5.84%、5.84%和5.19%,主要表现花叶、蕨叶、黄化、曲叶等症状。此外,在22种侵染类型的样品中检测到CMV卫星RNA(CMV satellite RNA,satCMV),检出率为66.23%;其中10种侵染类型的样品为部分伴随satCMV。结合田间症状分析发现CMV、CMV+ToMV和CMV+PVY+STV侵染的田间番茄样品在伴随satCMV时症状加重,CMV+STV侵染样品在伴随satCMV时减轻,其余侵染类型伴随satCMV时不影响症状;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0个satCMV山西分离物之间一致性为93.4%~100%,与中国、希腊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明确了山西省番茄上发生的6种病毒和1种卫星RNA,其中PVY和STV为首次在山西番茄上报道发生;系统分析了山西番茄病毒侵染类型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为番茄病毒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Select
降低真菌RNA-Seq读长映射偏差的方法比较
刘骏锋, 吴梦春, 许铭, 王光辉, 刘慧泉
2025, 55(3): 402-410.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通量测序为深入理解真菌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从RNA测序(RNA-Seq)数据准确评估基因表达水平需要将短序列读长(reads)映射回它们在参考基因组中的准确位置。测序菌株通常与参考基因组菌株存在一定序列差异,由于参考基因组在任何给定位置仅包含一种碱基信息,因此携带其它碱基信息的reads与参考基因组至少存在一个碱基错配,导致reads映射的过程中出现映射偏差。为了解决这一偏差,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多种软件和算法,然而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真菌RNA-Seq数据分析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禾谷镰孢(
Fusarium graminearum
)为例,利用其模拟RNA-Seq数据和真实RNA-Seq数据,多方位评估了多种映射方法在处理reads中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NA编辑、测序错误等问题时的映射偏差和映射率,结果显示,基于vg软件构建的图形结构基因组方法表现最优。该方法的准确性对测序深度的要求较低,在显著降低多态性位点带来的映射偏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reads映射率。本研究结果为复杂的真菌RNA-Seq数据分析提供了参考。
Select
薄壳山核桃炭疽病菌遗传转化及侵染动态分析
卓可儿, 王奕心, 林志刚, 朱灿灿, 张仕杰, 赵玉强, 田艳丽, 胡白石
2025, 55(3): 411-420.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薄壳山核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但炭疽病是威胁薄壳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为解析该病害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优势致病种果生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
)B-5为研究对象,探索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菌丝在CM培养基中培养20 h,加入1%溶壁酶,30 ℃裂解3 h,其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8.92×10
6
个·mL
-1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可将携带标记基因的质粒转入其原生质体中,且阳性转化子的生物学表型未发生显著变化。利用阳性转化子对
C. fructicola
B-5侵染动态进行跟踪,结果显示9 h后孢子开始在寄主表面萌发,48 h开始侵染寄主叶肉组织,96 h初生菌丝大量形成,并且其侵染部位出现细胞坏死现象。本研究成功建立了
C. fructicola
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初步明确了
C. fructicola
B-5在薄壳山核桃上的侵染动态,为后续致病机理解析及防控奠定基础。
Select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侵染性克隆构建及其侵染甜瓜的转录组分析
刘健勇, 李欣鹏, 姚洁, 蒋磊, 江彤
2025, 55(3): 421-432.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构建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侵染性克隆,利用RNA-seq技术分析感染ZYMV甜瓜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提取感染ZYMV甜瓜病样叶片RNA,RT-PCR分3段克隆ZYMV全基因组,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ZYMV侵染性克隆pCB-ZYMV。pCB-ZYMV接种健康甜瓜(
Cucumis melo
),7 dpi甜瓜表现出典型的花叶症状,Western blot可检测出ZYMV CP蛋白。再分别提取感病甜瓜和健康甜瓜叶片总RNA,送生物公司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出3 108个DEGs,其中1 558个DEGs上调表达,1 550个DEGs下调表达。GO、COG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很多DEGs参与寄主植物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植物信号传导、植物-病原物互作、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MAPK级联反应等抗病生理代谢途径。为了验证RNA-seq结果,qRT-PCR检测了8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对明确甜瓜抗ZYMV的分子机理以及选育抗ZYMV的甜瓜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响应枣疯病植原体入侵及诱导拟南芥小叶和矮化的枣DELLA转录因子鉴定
马瑞
2025, 55(3): 433-444.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附加材料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响应枣疯病(Jujube witches′ broom, JWB)植原体入侵的关键枣基因
DELLA
(
ZjDELLA
)并明确其功能,本研究以‘骏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
)基因组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ZjDELLA转录因子,共鉴定出43个枣GRAS(ZjGRAS)转录因子(ZjGRAS1-ZjGRAS43),分为9个亚家族。经进一步分析鉴定得到4个枣DELLA亚家族转录因子ZjDELLA1、ZjDELLA2、ZjDELLA3和ZjDELLA4。通过构建ZjDELLA蛋白的功能互作网络图,发现ZjDELLA主要与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因子互作。在感染枣疯病植原体的病枣中
ZjDELLA1,ZjDELLA2
和
ZjDELLA4
显著上调表达,而
ZjDELLA3
显著下调表达。
ZjDELLA4
异源表达能够诱导拟南芥表现出明显的矮化及小叶表型。为了进一步探究
ZjDELLA4
诱导拟南芥矮化的机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测定
ZjDELLA4
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中与GA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
ZjDELLA4
显著上调了GA受体蛋白
GID1A、GID1B、GID1C
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抑制了
SPY
的表达,表明
ZjDELLA4
可能通过干扰GA信号转导通路诱发拟南芥的不正常表型。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Select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蓝莓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
罗其鑫, 侯瑞
2025, 55(3): 445-454.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平板对峙法、平板对扣法和防效试验探究蓝莓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对蓝莓根腐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个DSE菌株均能成功定殖于蓝莓根部,且对
F. oxysporum
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为74.03%。这8个DSE菌株的挥发性产物和发酵滤液均能抑制
F. oxysporum
菌丝生长,其中DSE菌株挥发性产物对
F. oxysporum
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37.25%,发酵滤液浓度为50%时对
F. oxysporum
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66.13%。在防效试验中,先将8个DSE菌株接种无菌蓝莓组培苗防治由
F. oxysporum
引起的根腐病,其中以FL1(
Thozetella neonive
)、MJY26(
Phalocephala fortinii
)和MF4(
Phalocehala fortini
)3个菌株的防效较好,分别为72.76%、75.86%和77.93%;接种这3个DSE菌株可显著激活蓝莓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抗氧化酶活性,同时使蓝莓苗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强。从中选择对蓝莓组培苗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的MF4菌株,通过盆栽试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根腐病防效测定,防治效果达79.27%。研究结果为开发对蓝莓根腐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DSE菌剂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Select
黄萎病菌引致棉花落叶的激素调控机制
秦君, 李海源, 张宵宸, 商文静, 胡小平
2025, 55(3): 455-463.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大土传病害,严重危害棉花的产量与品质。棉花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存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的致病型分化,落叶型菌株使棉花表现出叶片黄化萎蔫和脱落现象,而非落叶型菌株仅表现为叶片黄化萎蔫,无落叶现象。落叶型
V
.
dahliae
给我国棉花产业带来的危害性逐年递增。研究表明多种植物激素参与棉花生理性落叶过程,然而大多数植物激素在棉花病理性落叶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明确。为了明确不同植物激素在落叶型
V
.
dahliae
引致棉花落叶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本研究对落叶型菌株XJ592和非落叶型菌株XJ511侵染的棉花植株中6种激素的含量、激素通路关键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及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明确了植物激素在
V
.
dahliae
引致棉花落叶过程的功能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
V
.
dahliae
引致棉花落叶过程中水杨酸和乙烯发挥正向调控作用,茉莉酸、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发挥负向调控作用;多种植物激素协同调控棉花落叶。
实验方法
Select
一种苹果锈病病菌冬孢子角标本的制作方法
刘浩宇, 王爽, 李天忱, 白清圆, 秦志林, 王颖, 张宗英, 韩成贵
2025, 55(3): 464-468.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病害标本在植物病害的研究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标本制作方法制作的植物病害标本易变色、损坏,缺乏立体感,且不宜长期保存。本研究结合真空冻干技术和水晶滴胶工艺,制作了苹果锈病病菌冬孢子角的胶质状态和萌发状态的标本。此方法成本低,制作的是三维立体的植物病害标本,易于全方位观察,精致美观,即使长期保存也能同时保持植物样品和病原物原有的形态和颜色特征,为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或相关教学环节提供了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
Select
可可毛色二孢菌LtAGO1纯合突变体构建及其条件优化
何媛媛, 王金朋, 邢启凯, 张玮, 李永华, 刘梅, 燕继晔, 黄彩萍
2025, 55(3): 469-477.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可毛色二孢(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是葡萄溃疡病菌中的优势致病菌。但是由于
L. theobromae
的遗传转化体系的不成熟和多核完整基因组序列现象的存在,一直未能获得
L. theobromae
的纯合突变体。
L. theobromae
纯合突变体的构建为后续
L. theobromae
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
L. theobromaeLtAGO1
基因为敲除对象,通过Double-joint PCR技术将
LtAGO1
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到PKOV21的敲除载体上;对
L. theobromae
菌株CSS-01s进行酶解法原生质体制备;同时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敲除载体转入
L. theobromae
原生质体中;最后通过PCR方法对LtAGO1突变体纯合菌株进行筛选。与传统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丝状真菌纯合敲除突变体相比,本研究改变了转化子筛选的过程。在前期用潮霉素筛选获得LtAGO1杂合突变体的基础上,通过挑取杂合突变体菌丝尖端重新制备原生质体,将原生质体稀释浓度后进行再一次潮霉素筛选。与常规同源重组方法相比,提高了获得
L. theobromae
纯合突变体的概率,从无法获得纯合突变体提高到纯合突变体获得率为45%。同时LtAGO1突变体菌株与野生型相比,生长速率加快,致病力显著增强。本研究构建的纯合突变体为研究
L. theobromae
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Select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德里腐霉(
Pythium deliense
)
余毅鑫, 于健, 张新娜, 陈佳佳
2025, 55(3): 478-486.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里腐霉(
Pythium deliense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卵菌,可侵染烟草、大豆、绿豆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编码3-磷酸甘油酸激酶(3-phosphoglyceric phosphokinase,
Pgk
)的基因作为靶标,设计并筛选了4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LAMP引物和1条环引物。进一步通过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以及人工模拟接种和田间发病组织检测试验,建立了
P. deliense
的LAMP检测体系(
Pgk
-Pd-LAMP)。该检测体系中含有羟基萘酚蓝(HNB),经63 ℃等温扩增60 min后,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即可判定扩增结果。在特异性检测试验中,仅
P. deliense
扩增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它供试的卵菌和真菌菌株扩增后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对于
P. deliense
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
-1
;在卵孢子污染的土壤中,检测下限为每0.25 g土壤中10个卵孢子。应用该检测体系可实现
P. deliense
的特异性检测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
Select
燕麦炭疽病菌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付鹏, 赵弋锐, 张金凤, 孙小涵, 杨天星, 赵祥, 高鹏
2025, 55(3): 487-495.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附加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由禾谷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cereale
)引起的燕麦炭疽病是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建立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是及时监测和防治燕麦炭疽病的关键。本研究基于ITS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ITS-2F/ITS-2R,将其与通用引物ITS1/ITS4组合成巢式PCR引物组,在优化的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下可稳定扩增出287 bp单一明亮的目的条带,可检测的最低DNA浓度达1 fg·μL
-1
,利用该方法对燕麦叶片、燕麦种子及种植地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均能够特异地检测到
C. cereale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灵敏度高等特点,可用于燕麦炭疽病的田间诊断和检测,为及时开展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大麦黄矮病毒BYDV-GAV RT-RPA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张艺林, 杨明, 王岩滨, 郝兴安
2025, 55(3): 496-503.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大麦黄矮病毒-GA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GAV, BYDV-GAV)的早期快速检测,以BYDV-GAV
CP
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筛选了RT-RPA扩增引物及LFD探针,建立了RPA检测方法,对恒温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进一步评估了RT-RP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开展了田间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引物GAV-RPA-F4/R4和GAV-RPA-F6/R6可高效扩增BYDV-GAV,分别配合GR-nfo-pb4和GR-nfo-pb6探针,可实现侧向层析试纸条检测。最佳反应体系为50.0 μL:MgAc 2.5 μL,RPA Buffer 29.5 μL,上、下游引物 (10 mmol·L
-1
)各2.4 μL,cDNA 2.0 μL,RNase-free ddH
2
O 11.2 μL;最优反应条件为37 ℃扩增25 min,采用PCR仪进行扩增。该检测方法稳定性好,最低检测阈值和RT-PCR方法一致,均为2.3×10
<
sup>-2 ng·μL
-1
(6.03×10
6
copies·μL
-1
),可特异性检出BYDV-GAV,对BYDV-PAV、BYDV-GPV、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小麦蓝矮植原体(wheat blue dwarf,WBD)等引起黄化矮缩类症状的小麦病原无交叉反应。田间小麦样品检测发现BYDV-GAV带毒率较高,叶片表现黄化症状的疑似黄矮样品中BYDV-GAV检出率为57.8%(11/19)。表明所建立的RT-RPA检测方法可用于田间小麦BYDV-GAV的早期快速检测。
Select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RT-RAA-CRISPR/Cas12a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董铮, 赵振兴, 范奇璇, 王思元, 周涛, 张永江
2025, 55(3): 504-510.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
Tobamovirus
病毒,主要侵染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根据ToMMV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特异性引物和簇状规则间隔短链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相关蛋白12a(CRISPR-associated 12a,Cas12a)的crRNA并挑选报告基因,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验证,建立了ToMMV快速灵敏的可视化检测方法。优化结果显示,当报告基因FQ终浓度为300 nmol·L
-1
、Cas12a/crRNA比例为1∶5、终浓度为200 nmol·L
-1
和1 000 nmol·L
-1
条件下检测效果最好,最终RT-RAA和CRISPR/Cas12a显色体系只需分别反应15 min,通过便携式蓝光照射设备可以直接观察到阳性信号。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技术可以在辣椒和番茄中检测到ToMMV。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ToMMV,对携带ToMMV样品的RNA检测灵敏度可达2.5 pg·μL
-1
,是RT-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可用于ToMMV快速灵敏的可视化检测。
Select
洋葱黄矮病毒同种单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斌, 刘建青, 战笑蕾, 李方方, 李小宇, 梁雨欣, 王晨, 张金花, 张春雨, 王永志
2025, 55(3): 511-516.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是影响葱属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毒之一。OYDV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对葱属作物OYDV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小组利用制备的8株OYDV单克隆抗体,通过筛选最佳配对抗体,建立了基于单抗3D3的检测OYDV的单抗夹心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对OYDV感染的分蘖洋葱叶片的检测灵敏度为2 560倍稀释,对纯化的重组OYDV衣壳蛋白的最低检测限为11.71 ng·mL
-1
,检测感染葱属作物的葱潜隐病毒和胡葱黄条病毒呈阴性反应,且与RT-PCR方法的一致率为96%。本研究建立的检测OYDV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样品和检测抗体同时孵育,简化了检测步骤,在1 h内即可完成检测;检测OYDV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为该病毒的检测、脱毒种球生产、抗性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简报
Select
青海小麦条锈菌侵染小檗有性生殖发生率检测
卢恩钰, 郑倪, 郭青云, 赵杰, 康振生, 姚强
2025, 55(3): 517-521.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棕榈疫霉引起榴莲根腐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陆圣诞, 刘晓珍, 周志明, 黄家权, 李东栋, 汤华, 陈庆河
2025, 55(3): 522-526.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南方灵芝(
Ganoderma australe
)引起榕树茎腐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吴进钧, 李增平, 张宇, 朱业飞, 刘芝妤, 付金鑫
2025, 55(3): 527-531.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Ilyonectria vredehoekensis
引起云南苹果根腐病研究初报
莫艳芳, 普特, 罗强, 施竹凤, 杨童雨, 陈齐斌, 杨佩文
2025, 55(3): 532-536.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引起茶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鉴定
钟钰娴, 高涵清, 李敏, 曾贞, 黄亚辉, 晏嫦妤
2025, 55(3): 537-540.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Pestalotiopsis camelliae
引起桑树叶斑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李克花, 柴建萍, 江秀均, 张永红, 杨振国, 白兴荣
2025, 55(3): 541-544.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引起魔芋软腐病的首次报道
刘长命, 覃晓冉, 汪可清, 党文丽
2025, 55(3): 545-549.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附加材料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海南槟榔潜隐单组分病毒1的分子进化特征分析
肖思云, 牛晓庆, 徐钟天, 田雨菁, 谢源, 杜振国, 吴祖建, 高芳銮
2025, 55(3): 550-554.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1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附加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期刊信息
主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中国农业大学
主编:
范军
1955年创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征订发行:
010-6273236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12-0914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2184/Q
国内邮发代号:
82-214
国外刊号:
Q447
微信公众号
《植物病理学报》微信公众号
被收录情况
CAB (英国)
Agrindex (FAO)
化学文摘(美国)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生物学文摘
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等收录
交流园地
更多...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