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64-12-10
  

  • 全选
    |
  • 李禄先, 陶增鑫, 薛世金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89-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小麦锈病治疗剂对氨基苯磺酸进行了内吸、运转、分布、抑菌机制、抑菌浓度以及对小麦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该药剂的内吸及其在麦叶内的运转,主要是单纯的扩散现象。酸度、温度、湿度和药液浓度对于内吸速度的影响,都可以用数学程式来说明;本文提供了几个经验公式作为参考。从药剂对于病菌体内某些酶的亲和力的考察,以及药剂内吸的自显影图片中放射斑的形状,可以推想病区和菌体,有生物化学性的内吸作用存在。
  • 季良, 贺志瓯, 陈巽祯, 傅秋舫, 田文会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09-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大名红皮花皱叶植株上通过蚜虫分离出一个分离物,能侵染许多茄科植物,在直果蔓陀蘿上表现为明显的脉暗症状。
    经测定致死温点为55-56℃,稀释限点为200-300倍,适宜的酸碱度为pH6-9,在22℃下体外存活期6小时,在15-25℃下经过25天的自然干燥仍保有活力。抗药力极强,能抗85%酒精、50%硫酸铜液、19%甲醛液、2.5%单宁酸,而不失其致病力。桃蚜、棉蚜、玉米蚜、麦二义蚜、麦长鬚蚜都能传播此病毒。蚜虫在病株上吸食10分钟即能带毒,带毒的蚜虫在寄主植物上放饲10分钟以上即可传染,其传毒能力与虫口密度有密切关系,每次需有10头以上才能传染。本病毒在洋酸浆、直果蔓陀蘿、龙葵等指示植物上的病状与PYV所引起的症状有显著区别,对PYV的抗血清无明显的沉淀反应,在洋酸浆上与PYV之间的交互保护作用很小。
  • 莽克强, 李德葆, 王小凤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17-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感染芜菁花叶病毒的白菜病叶在病害严重后期常出现精氨酸,感染菸花叶病毒的油菜毒株(YMV15)的病叶却与健叶相同。而感染以上两病毒的白菜根内,游离氨基酸或酰胺的种类都没有变化。
    接种后6-8天,感染芜菁花叶病毒的白菜病叶内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谷酰胺、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有增加,其中尤以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增加较为显著;白菜病根内的谷酰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的含量也有上升,这与叶感染病毒的反应一致;而感染YMV15的病叶内在接种后3-4天,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仅稍有增加,白菜病根内在接种后第15天,谷酰胺和丝氨酸的含量才有显著增高。但所有这些游离氨基酸或酰胺含量的增高都是暂时的,随着植物的生长其含量又逐步接近于健株。
  • 裘维蕃, 狄原渤, 周毓瑶, 司凤举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27-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窖藏白菜腐烂是由许多细菌造成的。最重要的是Erwinia aroideaeE.phytophthora以及被认为是腐生菌的三种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poly-myxaB.subtilis。试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后者能引致明显的腐烂。
  • 陈吉棣, 陈松生, 王俊英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35-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萎病菌在培养基上能形成微菌核的特性,寻找适于种子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形成的培养基和相应的检查种籽和土壤带菌的方法。
  • 吴新兰, 谢皓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45-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地区萝卜上的一种花叶病毒与吉林的萝卜环斑病毒在某些物理性状与寄主反应上基本一致。但在体外保毒期、蚜虫传毒及个别寄主上的反应有所差异。经血清学研究证明,两者的抗血清能产生阳性的交互沉淀反应,说明它们是有血清学亲缘关系的同一病毒的不同株系。
  • 范怀忠, 赖文姜, 陈鼎新, 谭韵芳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51-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桑树萎缩病的症状与江浙黄化型桑树萎缩病基本相同。主要发病地区为顺德、南海、中山、新会和鹤山等县,发病率一般在10%以下,严重的达50-80%。病株减产达70%,用病叶饲蚕所生产的丝茧缺乏光泽,茧形不整。
  • 裴美云, 田波, 崔文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59-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MV与YMV15在系统感染寄主——菸(Nicotiana tabacum)上的相互干扰作用是很微弱的。同时接种二病毒时,在感染的早期(接种后2-3天) YMV15占优势,在此时间以后TMV的浓度就超过YMV15。二病毒以相同的侵染力同时接种心叶菸(Nicotiana glutinosa)时,则大部分的局部斑点是由YMV15形成的。上述结果表明,YMV15竞争侵染点的能力较TMV为大。试验并证明完整的YMV15及其蛋白都能干扰TMV侵染菜豆(Phaseoluss vulgaris),因而这种干扰似决定于病毒蛋白质部分对于侵染点附着的特异性。
  • 陈永萱, 任欣正,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64, 7(2): 165-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瘟病菌和胡麻斑病菌的碳氮营养有明显的差别。
    稻瘟病菌对碳源利用的顺序是:麦芽糖、葡萄糖 > 果糖、蔗糖 > 乳糖、淀粉 > 木糖 > 门冬酰胺、半乳糖、阿拉伯糖,不能利用甘油。胡麻斑病菌利用碳源的顺序是:麦芽糖、乳糖 > 淀粉 > 蔗糖 > 木糖 >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 阿拉伯糖,不能利用门冬酰胺和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