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79-12-10
  

  • 全选
    |
  • 李德葆, 王拱辰, 盛方镜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7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1965-1977年水稻病毒病主要是黑条矮缩病、普通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毒昆虫传病特点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灰稻虱传播。灰稻虱能把病毒自水稻传到水稻、大小麦、玉米,但难以把病毒从玉米传到其它寄主上。已证实田间早熟禾可以作为黑条矮缩病无症带毒寄主。
  • 罗宽, 黄声仪, 肖启明, 王本兴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8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述1973-1977年对湖南的稻瘟病菌致病力的研究结果。1973年从湖南各地分离的48个单胞菌株,在9个初选的鉴别品种上测定,可分成8个小种群,25个小种,1975年分离的69个单胞菌株,在同一鉴别品种上测定可分成9个小种群,36个小种。1976年从早稻感病穗颈上分离的142个单胞菌株,接种于14个抗性谱较广的品种上,特特普、IR26、科印矮3号未发现致病菌株。讨论了稻瘟病菌小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 谢联辉, 陈昭炫, 林奇英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93-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类普矮病在闽西、闽北和闽南均有发生,其为害性不可忽视。病害症状因品种不同而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普矮型和草丛型。将类普矮病和普矮病接种在同一稻苗上.可先后产生各自的症状。
    病害仅能通过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播。电光叶蝉、白翅叶蝉、褐飞虱和缢管蚜均不传病。
  • 陈寊, 李学文, 向建国, 戴法超, 马红苏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0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杂交水稻南优2号、南优3号近年来在湖南普遍发生枯心凋萎现象。病株除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期呈现枯心、凋萎死亡和茎基有大量菌脓的突出症状外,拔节期后继续发病的稻株逐渐转为叶片受害,甚至在壮苞期引起死穗现象。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常规品种偶有发生,但受害轻微。
  • 朱贤朝, 吴全安, 李继平, 潘惠康, 吴纪昌, 徐维基, 张传模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13-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不同地区采集的玉米小斑病菌(Hclminthosporium maydis),通过温室苗期接种鉴定,及其产生的毒素对玉米种子根的抑制作用,发现76-527、76-528和76-529三个分离菌系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幼苗上产生萎蔫型大病斑,而在相对应的正常系以及M、C、CA、EK、D、P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幼苗上则产生坏死型小病斑。其中76-529所产生的毒素,对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子根的抑制作用远远大于相对应的正常系,因此,初步认为这些分离菌系类似国外的T小种。而76-361和76-414两个分离菌系对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则无上述的特异性。因此,初步认为这些分离菌系类似国外的o小种。
  • 赵学源, 蒋元晖, 李世菱, 邱柱石, 苏维芳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2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3-1978年用从田间病树上采集的柑桔木虱成虫放饲在398株健康柑桔苗上,有32株发病。用病树上采集的柑桔木虱高龄若虫置健苗上所羽化的成虫放饲的56株,有5株发病。未接虫的110株没有发病。初步说明柑桔木虱成虫可以传病。
  • 余永年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头Aconitum cramichaeli Dexb.是一种性热、味辛甘、有大毒、能去寒止痛的常用中药材,在四川的栽培中,常因春季的霜霉病流行而减产。从1974年来,我们对病原菌进行了反复研究,认为病原菌为一霜霉属新种——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Yu sp.nov.,现报道如后。
  • 史春霖, 徐绍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3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表现生长抑制和花叶病状的花生叶分离到一种花生花叶病毒(PMV),可通过汁液和桃蚜(Myzus Persicae)传播,它的寄主范围包括豆科和非豆科植物,和花生斑驳病毒不同。病毒的体外存活力4-5天,致死温度40°-50℃,稀释终点10-3-14-4;用氯仿澄清,聚乙二醇沉淀和差速离心可部分提纯。病毒颗粒长约725毫微米,沉降系数173S。在感病的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叶细胞质中可见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表明PMV是马铃薯Y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 裴美云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38-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各地十字花科植物上14个病毒分离物的血清学关系的研究证明,其中10个分离物与芜菁花叶病毒(TpMV)的抗血清有正反应,油菜花叶病毒6号(YMV6)与TpMV之问没有交互的血清反应,这和其形态上的差别是一致的。YMV6与十字花科植物上分离的黄瓜花叶病毒也无血清关系,另外三个分离物:白菜枯纹病毒和1964年由白菜上分离的两个毒株与TpMV和YMV6的抗血清都不起反应。从新疆十字花科蔬菜上分离到的63-3毒源,在白菜上可引起枯纹症状,根据我们最近的研究,已确证63-3毒源是含DNA花椰菜花叶病毒。
  • 徐承业, 魏永贞, 余南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9(2): 143-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病毒病抗性育种工作在国外已进行了十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病毒致病力的分化问题却研究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