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怀忠, 张曙光, 何显志, 谢双大, 刘朝祯, 周亮高, 朱东, 刘显荣
植物病理学报. 1983, 13(4): 1-6.
广东新发生的水稻瘤矮病于1981~1982年在广东湛江地区的信宜、高州和化州县发生流行。室内用叶蝉接种2叶龄的稻苗,在10~11月广州温室温度约为土9~23℃下,潜育期为13~28天,主要症状为病苗矮缩,叶片浓绿色,叶背及叶鞘上长有若干个淡黄绿色近圆形小瘤(0.1~1.2毫米直径)。病毒粒子球状,直径约60毫微米。昆虫介体为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 Uhler.)。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a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不能传病。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ce Distant.)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tsch)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决定。电光叶蝉的最短获毒饲育期少于24小时。潜育期在平均室温22~23℃下为13~24天。保毒虫能终生传毒。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认为本病与泰国和马来西亚报道的水稻瘤矮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