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3-10
  

  • 全选
    |
  • 雷新云, 裘维蕃, 于振华, 严梅和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几种长链醇和长链酸,在番茄上对TMV初侵染的抑制作用。测试了壬醇、癸醇、十一(烷)醇、十二(烷)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等长链醇。试验的脂肪酸有二十二酸、二十二酸钠、混合脂肪酸和NS-83制剂。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有1.1%二十二酸、35~36%顺-二十二烯-13酸(芥酸)、11~12%花生酸、12.4~12.7%亚麻酸、12.7~12.9%亚油酸、11~11.3%油酸、2.5%二十四烯酸、2%花生烯酸、4%木焦油酸、1.8~2%硬脂酸和3.1%软脂酸。这些脂肪酸的混合剂对侵染番茄的TMV的抑制作用与纯二十二酸单独的抑制作用相接近。NS-83制剂是由混合脂肪酸制备,防病效果更好,与目前其他一些抑制物质相比较,成本低廉,可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此外,这种抑制物质似具有诱导番茄对TMV的初侵染以及对TMV和CMV产生耐病性的能力。其实际效果的机理,有待进一步试验,加以证明。
  • 研究简报
  • 向玉英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寻求新的防治途径,试图利用益菌控制病菌的生存和活动,达到防治杨树病害的目的。为此,作者试验了11种拮抗性益菌,测定了杨树的二种叶部和二种干部病菌,其试测菌如下表.
  • 刘孝坤, 洪锡午, 谢水仙, 宋位中, 刘守险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和1981年的田间调查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陇南南部是新发现的条锈菌越夏区。它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包括武都、文县、成县、宕昌、舟曲和迭部等六县。康县也可能属于这一越夏区。从地理位置看,陇南南部越夏区把我国西南和西北两大片条锈菌越夏区连成一片,对交流这两个地区的越夏菌源具有重要作用。
  • 朱有釭, 黄勇, 俞孕珍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1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幼苗分器官涂抹接种的方法,对玉米两个高感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菌侵染部位的精确测定。三年结果一致表明,侵染以胚芽为主,根为次要。在胚芽上,中胚轴的侵染高于胚芽鞘。在根系中,各种根均能侵染,其中以胚根的感染度稍高,但各种不定根和侧根的数量众多,因此在侵染上仍占相当比重。分生区为各器官的有效侵染点,中胚轴的分生区在紧邻胚芽鞘节下,胚芽鞘和中胚轴的相继反复感染,可以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出土前的幼龄植株为主要感染阶段,因而决定根系在总体侵染中不居主要地位。扩大对不同抗性的四个自交系和四个单交种作进一步的测定表明,主要侵染器官及其主次关系在不同品种上基本保持与上述高感自交系相同的趋势。
  • 颜思齐, 吴帮承, 唐显富, 刘灼均, 江浪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2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澄清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之间的关系,1980~1982年以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为对象,以能代表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棉花立枯病为对照,从病菌无性时期的形态、培养性状、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和交互接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 谢联辉, 林奇英, 谢黎明, 赖桂炳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簇矮病的两种介体中,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传毒率(为45.1%)显著高于N.virescens (24.7%)。但不同虫态、龄期和性别,以及采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叶蝉,其传毒力并无显著的差异。
    病害的潜育期在17~29℃下为8~44天,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其有效毒源(带毒虫数量)、品种抗性及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抗病品种(如赤块矮3号、包胎矮、珍龙13和珍龙410等),结合测报调节播插时间,必要时辅以育秧返青阶段做好治虫防病工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 周嘉平, 王宝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雨水在黑胫病的重复侵染上起重要作用。烟茎上的孢子囊被雨水冲刷到地面上,释放出大量的游动孢子,随地面活水进行侵染。孢子囊只产生在较幼嫩的组织上,主要着生在烟茎顶端,其次在茎中部,茎基部分则极少发现。山东夏烟产生孢子囊的主要时期为移栽(6月底至7月初)以后到7月下旬。连续大雨有利于产生孢子囊。人工接种后4~5天是产生孢子囊的高峰。
  • 研究简报
  • 朱群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阐明谷瘟病菌侵入谷子植株及生长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利用高抗的毛谷和易感的铁耙子品种作试验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①用小兰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 郑光宇, 王志民, 孙怡, 李国玄, 冯贡泽, 秦伟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免疫电镜技术在新疆哈密瓜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预先用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WMV-2)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处理的电镜载网可以分别捕获到大量的CMV、WMV-2和SqMV的病毒粒子。不同抗血清处理的电镜载网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具有严格的专一性。抗血清处理过的电镜载网可以贮存于4℃冰箱中达1个月之久仍然具有良好的捕获病毒粒子的能力。一个样品的全部检测程序可以在约30分钟内完成。这些结果肯定了免疫电镜技术在检测CMV、WMV-2和SqMV时是有效的,并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流行规律提供了迅速、准确的手段。
  • 范桂芳, 李玲阁, 王清海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对氨基苯磺酸钠处理能感染小麦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的品种燕大1885的小麦花,在后来(F1)中获得了苗期及成株期能抗锈的植株。
  • 研究简报
  • 刘逸卿, 汤其豹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现有国内外资料报道,小麦白粉病菌的闭囊壳于小麦收获后形成子囊孢子在自生麦苗或冬麦秋苗上引起初浸染;也有资料报道闭囊壳越冬后形成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本文结果与上述有不同之处,简报如下。
  • 朱培坤, 陆妙康, 王鸣歧, 夏禹农, 孙永秀, 吴葵秋, 赵新乾, 王垂鼎, 郁洪亮, 金国雄, 沈青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草花叶病毒群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简称RMV)是严重危害上海市郊县蔬菜的一个病毒。为了测定RMV在蔬菜等植物上的寄主范围,了解RMV在上海郊县蔬菜上的分布概况,调查RMV在春、夏、秋、冬四季对于蔬菜等植物上的感染情况,为防治RMV对蔬菜的危害,提供有益的资料.
  • 堵鹤鸣, 李国喜, 周水良, 戴荷芳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seudomonas mori引起的桑细菌性疫病(旧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国蚕区桑的主要病害之一。前人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1、2]
  • 傅淑云, 姚健民, 鄂芳敏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14(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明确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 Fr.]在初次侵染来源中的作用,作者对该菌卵孢子进行了接种与萌发试验,现简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