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7-06-10
  

  • 全选
    |
  • 陈策, 李美娜, 史秀琴, 王金有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了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时期的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辽宁西部的兴城,从3月至11月均能发生侵染,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侵染最为集中.就树皮腐生真菌对腐烂病菌侵染的影响做了初步探索.
  • 张书绅, 章钰文, 吳友三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69-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春小麦4个重要抗原品种对小麦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 var.tritici)3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并对抗原品种所含有的抗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inn2761携带对小种21C3显性的抗病基因Sr5Sr5和一对抗小种34C4的隐性的抗病基因;Alondra"S"携带Sr5Sr5和兼抗小种21C3、34C2、34C4的一对显性的抗病基因;Orofen携带Sr5Sr5和兼抗小种21C3、34C2的显性的抗病基因Sr6Sr6;Rulofen携带Sr6Sr6、一对抗小种21C3的隐性的抗病基因和另一对抗小种34C2的隐性的抗病基因。除了Sr5和Sr6基因之外,抗原品种所携带的另外四个抗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抗秆锈基因Sr1(即Sr9d)、Sr2、Sr5-Sr20、Sr22-Sr32、Sr36、Sr37是非等位的抗病基因。
  • 研究简报
  • 刘栩平, 刘元凯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78-78,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病是我国大白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其主要毒原是TuMV。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佳途径。
  • 王金生, 杨晓云,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近年来发现并日趋严重的水稻病害.经鉴定,病原菌的细菌学性状与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l)相似。本文通过接种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基腐病细菌可从叶片上的水孔、伤口、受伤的叶鞘和根系侵入,引起不同类型的症状,而以根系侵入为主.首次报导该病原菌侵入后主要在根、茎的气腔中作系统侵染.
  • 周肇蕙, 韩闽毅, 严进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4年秋,甘肃省种植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母本773,穗期田间发生大面积枯死.病菌侵染玉米茎部维管束,致使植株叶片从上到下枯萎而死,病情发展迅速,造成严重为害.经调查发病率为66~98.9%.根据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试验,鉴定为直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 (=CePhalas porium acremoninm Cda)侵染而引致的玉米黑束病,该病在我国引进玉米上大发生还是第一次.种子检验发现南斯拉夫玉米杂交组合的种子,均不同程度带有病原菌,带菌率为1.25~13%.经研究明确,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母本773对直枝顶孢霉菌高度感病,而当地品种中单二号和户单一号等表现抗病.田间大面积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土壤.
  • 李怡琳, 李淑英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ercospora canescens引起的叶斑病是绿豆上的一个重要病害,在我国绿豆产区安徽、河南等地在开花结荚期常造成大量落叶,致使严重减产或失收。1982~1984年对各地采集的标样进行了分离培养及单孢子离菌cd83-002的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经PDA培养的纯菌株在高梁米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 特邀专题评述
  • 吴洵耻, 吕士恩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一般培养条件下不易产孢的桃溃疡病菌(Cylindrocladiun scoparium。Morgon)的产孢条件进行了探讨。
  • 周凯南, 曲存英, 孔庆岳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霜霉病发生与土壤湿度有关,病株多发生在低洼,沟边等积水处,淹水后病情加重。小麦品种以百泉71-41较抗病,泰山1号、泰山4号较感病。
  • 朱贤朝, 郭振业, 刘保安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9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2-1984年该省14个主要产烟县采集分离出烟草黑胫病菌104个菌系.接种方法试验表明,用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射接10叶期烟苗的烟茎或茎基部对于鉴定该菌的生理小种是比较好的方法.根据各菌系在L8、NC1071和NiCotiananudicaulis上的病害反应划分生理小种。结果是供试的104个菌系中有两个菌系为生理小种1号,约占1.9%;另有两个菌系虽不是0、1和3号小种,但是否为2号小种,还是其他小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余的菌系为0号小种,约占供试菌系的96.2%,目前为该省优势小种.
  • 刘亮, 裘维藩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96-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北京郊区患有类似花叶病害的菜豆株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长约700至750nm)并于1983至1986年间加以研究。在温室内接种可以侵染菜豆、蚕豆、豌豆、大豆、决明、苋色藜及昆诺藜而不能侵染被接种的任何茄科植物.同标准的菜豆普遍花叶病毒(BCMV)相比,它不侵染茄科植物例如黄花烟(Nicotiana rustica)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在菜豆叶上也不产生坏死枯斑.此外它能侵染蚕豆、大豆、豌豆及决明而BCMV则不能.BCMV能侵染豇豆而这一分离物则不能.此分离物的物理性状为:钝化温度=56-580℃(十分钟),硫释限点=10-3至10-4,180℃下存治期为3天,A260/280=1.12.菜豆受侵叶组织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内含体包括一种片层叠合体.在电镜下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风轮状体.极易用汁液摩接及用桃蚜(Myzus persic(接种.此病毒的衣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经测定为32,000道尔顿.此病毒与下列病毒即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菜豆黄色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豌豆种传花叶病毒,三叶草黄脉病毒,莴苣花叶病毒及甜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均无反应.由于它在菜豆的"一窝猴"品种的叶片上产生沿脉黄色小点,因此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病毒,称之为菜豆和性黄色花叶病毒.
  • 白金铠, 张景春, 朱秀廷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0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寄生于小麦上一个长蠕孢新种-小麦长蠕孢(Bipolaris triticicola sp.nov.)。形态特征是:叶上病斑椭圆形,暗褐色,周围略有退绿.
  • 张淑香, 周广和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河南省灵宝县采集的小麦黄矮病病株标样进行4种蚜虫传毒比较、薄膜饲毒、不同温度饲毒和接种试验、麦二叉蚜成、若蚜传毒比较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证明这种标样的病毒只能由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非专化性传播,而麦长管蚜,玉米蚜不能传播.定为小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非专化性株系.
  • 邓先明, 蒋雄辉, 罗怀海, 周祖萍, 柯庆国, 曾亮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05-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棉铃病害是四川省棉化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一般年份发生20-30%,重病年达40-50%。据此,我们采用系统调查和一般调查相结合,综合分析结果.
  • 特邀专题评述
  • 李固本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05-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病害也有所增加。1983年以来,对小品种蔬菜,如:瓢种菜、荠菜、抱子甘兰、红球甘兰、辣根、蕹菜、苋菜、石刁柏、防风、落葵等蔬菜病害病类,发生为害情况,病原(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菌进行了调查。
  • 吴兴邦, 袁振西, 屠震栋, 徐秉良, 朱建兰, 李培荣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0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海云杉叶锈病在祁连山林区蔓延成灾.通过四年试验和样地调查,对此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以及主要发病规律进行了阐述.病原菌被定名为祁连金锈菌(新种)(Chrysomyxa qilianenses Y.z.Wang,X.B.Wu et B.L p.nov.)根据交互接种试验,确定青海杜鹃(R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是它的转主寄主.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和防冶条件,提出以改造灌木林为主的综合防冶措施是解决该病害的主要途径.
  • 研究简报
  • 刘汉文, 张秀文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11-112,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 (Fr) ces.,有性时期为Calonectria niralis Scha-ffin,Micronectriella niralis (Schaffin) Booth),在中欧、北欧、北美和亚洲北部(包括我国新疆的北部地区)是冬禾谷类作物和多年生牧草红色雪霉病的病原,能造成大面积的越冬死亡.
  • 赵曰丰, 朱桂香, 王疏, 吴连举, 杨依军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12-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参黑斑病原菌生长发育温度幅度是5~30℃注适温度为25℃.pH值范围在pH为4~12之间培养基础上生长良好,但以pH6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紫外灯连续照射下孢子形成量最多,经紫外灯,日光灯处理都可促进分生孢形成.该菌在PDA、参根煎叶、大米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参根培养基有促进病菌生殖生长的效能。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以淀粉为最佳,麦芽糖次之.氮源以谷氨碳最好,其次是硝酸钠.微量元素以锰、钼对菌丝生长有利,铜、锌不利于菌丝发育.
  • 张元恩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18-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予先接种弱致病菌或非致病菌,进行诱导植物的系统抗病性研究,近十几年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本试验利用黄瓜致病菌,黄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um),三种黄瓜的非致病菌,红麻炭疽菌(C、hibisi)、菜豆炭疽菌(C、lindemuthinaum),香蕉炭疽菌(Gloeosporicm musarum).
  • 研究简报
  • 曹如槐, 王晓玲, 任建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矮花叶病(MDMV)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病毒病之一。目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研究品种的抗病遗传力是抗病育种的基础。
  • 张传摸, 徐维基, 朱贤朝, 吴全安, 赵元璋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田间成株期抗病性和3个水平抗性因素(病斑数量、病斑面积和单位病斑面积的产孢量)的鉴定结果,利用11个正常细胞质的玉米自交系,通过双列杂交研究分析病级及3个水平抗性因素的遗传规律。
  • 周凯南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疯顶病苗期症状为分蘖增多,一般3-5个,叶色浅而扭曲,心叶黄化。成株期典型症状为植株矮化,节间短,雄蕊局部或全部增生,似扫帚状,有的心叶紧卷似牛尾巴状,或心叶扭曲呈球状,叶片皱缩不平,大多不能抽雄穗。
  • 特邀专题评述
  • 灵提多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4-1984年在宁夏山区8个县及引黄灌区部分县对马铃薯病害进行了普查。记载了发生较重的真菌病害7种、细菌病害四种、放线菌病害1种、病毒病病害9种,总计21种。
  • 王崇仁, 刘万仁, 杨家书, 吴畏, 吴友三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南北方各地的栽培植物上采集并分离到54个核盘菌菌株。从中选取28个代表菌株(种和菌系)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温度反应、菌丝交接的种间拮抗反应、致病性酶学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 特邀专题评述
  • 张凌宇, 白金铠, 吴友三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83-1984年分别去辽宁和吉林两省各地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真菌标本379份,从中选出phomaphyllosticta其菌标本进行了形态与培养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
  • 徐雍皋, 刘万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选用墨西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中国的小麦赤霉病菌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指出,斯里兰卡和印尼菌株的生长较慢,墨西哥菌株在PDA上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但在湿砂上形成子襄壳慢;对42个中国品种和116个墨西哥品种上测定,各菌株表现致病力强弱的品种数,以中国菌株表现强致病力的最多,墨西哥菌株相反。
  • 研究简报
  • 杨新颖, 于大文, 陈常庆, 杨希才, 田波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3-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类病毒是一种不含蛋白质的致病的小分子RNA。对于它的检测,目前采用的方法,其检测的灵敏度不高,一般只能达到0.5微克(0.5ug),往往会使含有极微量的病毒样品漏检。
  • 周建业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5-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滨海地区不同田块土壤和灌溉水的Cl-含量不同,造成了水稻植株中Cl-含量差异,稻瘟病的发生也不一样。77、78社我们对同一品种,发病程度不同的植株,作了Cl-含量测定。发病程度不同田块的植株,各部位的Cl-含量有显著差异。
  • 牟惠芳, 刘开启, 赵正端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17(2): 126-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楂枯梢病在山东各地普遍发生。河北、辽宁、山西等省也有该病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