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3-10
  

  • 全选
    |
  • 贾菊生, 汤斌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本地感病的红花品种,对P.carthaml的孢子阶段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种子经冬孢子粉拌菌后播种,幼苗罹病后在同一块病斑上先后产生性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明确了性子器后发育生成的孢子防段为初生夏孢子.为此P.carthami应归属为单主寄生,缺锈孢型锈病菌.
  • 王宗义, 董晋明, 张卉颖, 李阿红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3年6月在我院土肥所试验地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病,经过鉴定确认病原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积累数据资料,给防治提供依据,将大豆孢囊线虫发生世代的观察列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研究”项目的一个课题。
  • 研究简报
  • 李新予, 余家兰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on)品种资源丰富,茎用芥菜加工成品“涪陵榨菜”以鲜、香、嫩、脆享誉国内外。病毒病是菜乡的主要病害,大流行年减产四、五成。
  • 程沄, 沈崇尧, 段道怀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北京郊区东升、温泉、小红门、四季青等乡的温室和露地青椒死秧病原形态和培养特性、生长温度-接种方法、寄主范围。证明孢子囊形态变异较大,病株及新鲜瓜果上为枣核形、长椭圆形等.长宽比为1.5—1.9:1.乳突明显(高3.1—5.0μm),少数双乳突.多数带有长柄(31—42.6μm),厚垣孢子不产生或很少产生,该菌为异宗结合。卵孢子球形,淡至金黄色,直径15.0—28.0μm。以鲜菜豆,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32℃为生长最适温,低于10℃和高于37℃不生长。致病性测定:能侵染青椒、番茄、茄子、黄瓜、辣椒等8科19种植物,寄主范围广,致病力强.在对比不同种的特征基础上确定青椒疫病系Phytophthora capsici.室内药效测定表明瑞毒霉作用最明显,其次多为菌灵、乙磷铝,百菌清抑菌效果差.
  • 张进文, 范光明, 温埃清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向日葵锈病的流行规律,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三项对向日葵锈病新的防治技术并可应用于生产。
  • 成卓敏, W. L. Gerlack, P. M. Waterhouse, W. A. Miller, 周广和, 王立阳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麦黄矮病毒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专化株的病毒核酸为模板,以小牛胸腺DNA为引物,合成cDNA的第一条链,再用缺口翻译法合成第二条链,然后采用加装BamH1人工接头的方法将ds-cDNA插入到质粒载体pUC8中,重组质粒于大肠杆菌JM—83中进行克隆,以克隆的颜色变化选择含有外源DNA的克隆,再用病毒核酸制备的探针筛选真正病毒cDNA插入的克隆。重组质粒中ds-DNA的插入长度在300—1600bp之间。用缺口翻译法制备质粒DNA分子探针检测同源病毒液,反应灵敏度在100pg-1ng之间。应用cDNA探针检测不同病毒和病毒株系,从中筛选出黄矮病毒株系专化克隆系,黄矮病毒专化克隆系和黄矮病毒组专化克隆系.
  • 王慧敏, 狄原渤, 王建辉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京郊蔬菜软腐病害有所增加.经对夏季各类主要蔬菜和窖藏后期的大白菜研究鉴定,欧氏软腐细菌为害大白菜、蕃茄、青椒、马铃薯、黄瓜、冬瓜、南瓜和丝瓜等。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等一系列的测定,发现蔬菜上腐烂细菌的种类有所变化,窖藏后期大白菜腐烂主要病原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p)夏季蔬菜上主要是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在蕃茄和丝瓜上还发现有胡萝卜软腐欧氏菌马铃薯黑胫病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pv.atroseptica).
  • 孙福在, 何礼远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角斑病近年在我国北方数省危害甚重,迫切要求开展防治研究。为了对此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明确其寄主范围,作者于1985—86年在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等地的黄瓜病株上,分离到10个细菌菌株。经过致病性测定以及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确定这10个细菌菌株为黄瓜角斑病病原菌,即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Smith and Bryan) Young,Dye and Wilkie,1978]。人工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除侵染黄瓜外,还能中度侵染葫芦以及轻度侵染甜瓜,西葫芦和丝瓜.
  • 罗宽, 廖小兰, 陈(宀贞)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用50个稻褐鞘病菌株与5个Xanthomonas campestris致病变种(pv.campestris,pv.translucens.pv.oryzae,pv.oryzicola和pv.citri)的对照菌株,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所得的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4个稻褐鞘病菌菌株和5个对照菌株的DNA G+C含量测定栩近。4个稻褐鞘病菌菌株与5个对照菌株以及对照菌株之间DNA—DNA杂交率低,而稻褐鞘病菌菌株之间杂交率却很高。因而认为稻褐鞘病菌为Xanthomonas cempestris的一个新致病变种,命名为X.campestris.pv.brunneiveginae nov.pv.Luo,Liao et Chen.
  • 石运琳, 王玉嬿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2—1986年对我国松树萎蔫线虫病的分布、病原、症状和传播媒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 研究简报
  • 何家泌, 薛保国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品种慢叶锈性在美国已研究二十多年,我国近年也开始了研究,本研究针对小麦慢叶锈性,根据定量接种和定量观察的结果,分析和提出了有关问题的初步结论。
  • 殷友琴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形线虫Reniforme nematode是为害蔬菜重要病原线虫之一,寄主范围广泛[1-4],分布普遍.通过在广州地区连续三年调查和室内接种试验得知,可寄生于11科29种蔬菜,寄生率高的有豆科、茄科和葫芦科中的各种蔬菜,其中苦瓜、节瓜、生菜、西洋菜、葱、蒜、姜等8种为首次报道。肾形线虫以年青雌虫从寄主植物幼根的伸长区侵入为害,一个侵染点常只有一条线虫侵染,侵染点周围细胞褐变。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20cm耕作层。
  • 研究简报
  • 王金生, 田端华, 方中达, 张宏声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白菜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Dye)是大白菜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在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引起危害,常年引起损失达40~70%。已有的研究证明:病菌可从萌发过程中的芽和整个幼苗期的根部侵入,幼苗带菌率达50~100%。
  • 特邀专题评述
  • 张辅志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徽省沿江棉区,常年秋雨较多,棉株郁蔽,田间阴湿,烂桃严重。腐烂率达20—30%。
  • 吴立人, 汪可宁, 孟庆玉, 谢水仙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1975—1986年以我国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稀有类型共39个菌系对我国重要小麦品种(系)和抗源进行分小种成株抗性鉴定的结果。明确了条中17—28号小种和洛10、洛13类群各类型的致病特征.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洛类”品种在我国丧失抗条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其抗性的途径,为抗锈育种和品种布局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支持了我国条锈鉴别寄主的选择和对小种的合理划分.
  • 陈扬林, 王仪, 谢水仙, 刘素云, 陈万权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粉锈宁拌种对条锈病的长效机制,在于对病菌的有效浓度很低,既能抑制病菌,又能提高寄主抗病性,呈现枯斑反应,不形成夏孢子堆;麦株中药剂浓度下降较快,但绝对含药量消解较慢,并且根部还可吸收经种子至土中的药剂,从而能保持相当长的有效期。
  • 何月秋, 黄瑞荣, 彭志平, 文艳华, 曾小萍, 邓敏军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苗期鉴定了鉴别品种和33个品种对59个菌株的反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方法,探讨了稻瘟病菌致病力的变异和品种的抗病性及抗病品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同一生理小种对鉴别品种以外的品种的致病力不完全一致,回接21个菌株有8个(38.9%)不能使来源品种感病;测定品种对多菌种反应的毒力频率比测定抗小种数更有意义。当家品种汕优63、汕优64,红突31等毒力频率均低于0.3,抗性较好。
  • 郑友贤, 刘春得, 韩金声, 车兴璧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河北省迁安县等地桃树上发生一种果实畸形及开裂症状。落花时,幼小果实开始受害,果面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斑块。
  • 许志刚, 张红生,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连续转管培养后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的变异。经长期连续转管培养后,细菌的生长速度、粘多糖产量和蛋白酶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病菌的致病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异不显著。血清型也未发生改变.对病菌发生这些变异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 方炎祖, 朱晓湘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猕猴桃是当今国际上重点发展的果树品种.我国在六·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 研究简报
  • 张才向, 周广和, 张淑香, 王维忠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黄矮病系麦蚜传播的病毒病害。研究其空间分布,不仅有助于确定或改进精确而有效的抽样设计方案,而且对深入了解病害的发生蔓延,以致流行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张万义, 孙玉峰, 林涛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2年裘维藩教授提出了:烟草坏死病毒病及马铃薯X病毒病的健株根系与病株根系通过接触有遭受感染的可能性,在自然界,蕃茄上的烟草花叶病毒(TMV)能否通过根系接触传毒,国内尚未报道。1986年我们曾发现大棚番茄上的烟草花叶病毒病,病、健株相邻的染病率达10%。
  • 特邀专题评述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1):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归麻日病发生于当归生长期的第二年“成药期”。在甘肃岷县从5月份开始发生,6—7月份渐趋严重,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