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6-10
  

  • 全选
    |
  • 吴畏, 杨家书, 张宪政, 吴友三, 薛应龙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电阻法测定不同抗性的小麦叶组织对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毒素制备物的电阻变化,可以获得与在自然条件下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一致的结果.它与通常表示膜伤害程度的电解质外渗密切相关,并能与小麦叶片可见的病害症状和小麦品种间的阶段抗病性相对应.
  • 研究简报
  • 游标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最近左华清等报道我国柑桔脚腐病病原菌有尖镰孢霉菌和寄生疫霉菌。根据我们1983-1985年的研究,分离到能致病的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和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 魏宁生, 安德荣, R. Köenig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7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用两相酚法提取的雀麦花叶病毒E株系和G株系的RNAs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结果进一步证明RNA3a是BMVG株系中的一个新RNA组份。在昆诺藜上进行核酸侵染性测定,也再次证明其核酸的侵染需要RNA1、RNA2、RNA3。而RNA3a和RNA4对其症状表现也有一定的强作用。分别用BMV-E-RNAs和RNA3a做模板,合成其互补DNA(C-DNA).采用NorthernBlot杂交分析法分别和E株系、G株系的RNA组份进行分子杂交实验,发现RNA3a和RNA3的核苷酸序列有同源性.这说明RNA3a属于RNA3的亚基组份.而不是原来推测的卫星RNA.
  • 研究简报
  • 张愈学, 景学富, 李学章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山楂花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结果。
  • 张天淼, 梁仙友, 龚祖埙, 陈作义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特洛亚枳橙(Troyer citrange),卡里佐枳橙(Carrizo citrange)、鲁斯克枳橙(Rusk citrange)和厚皮来檬(Citrus excelsa)作指示植物,鉴定出黄岩栽培的柑桔本地早,少核本地早、槾桔、早桔、朱红、乳桔、椪柑.北京柠檬、兴津温州及采自温州的柳橙等10个品种,无论枳砧或构头橙砧的都感染有碎叶病毒(Tatter Leaf Virus)枳橙的症状是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皱缩,畸形,茎下出现黄白色条斑,扭曲;厚皮来檬的症状是叶片黄白色斑点,皱缩、畸形.田间栽培的构头橙砧柑桔品种比枳砧的表现耐柑桔碎叶病毒。枳橙的TLV病叶和田间本地早(积)叶片、花瓣能汁液磨擦豇豆(Vigna sp.)叶,并能回接豇豆,接种3—5天后,豇豆叶即出现红褐色(木占)斑,电镜初步观察到为450—900nm长杆状病毒粒子。
  • 杨荣铮, 储烨, 董秀林, 方一幸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兰[Chboranthu spicatus(Tub) Mak)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香料作物,并可与茶制成珠兰花荣,花与茎可提取芳香油,但叶线虫病长期以来为害珠兰,成为珠兰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据调查该线虫主要为害叶部,初期病斑黄色,背面在雨后呈水渍状,后变红褐色或桔红色、病斑逐渐扩大,最后呈兰褐色、病叶易早脱落,花小而少,重者全盆大部叶片掉落,影响产量极大.
  • 逯弘捷, 孟光, 刘亚杰, 初振仁, 李北辰, 史淑琴, 朱平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罹病表现为花变叶和韧皮坏死症状.根部韧皮组织超薄切片观察,发现大量具单位膜而无细胞壁,形态各异的类菌原体。存在于筛管分子及其周围伴胞中.类菌原体大小为90—950nm,外膜厚度8—9nm.以50单位/ml四环素三次喷洒植株地上部,能显著降低根部块死的病情指数.初步认为西洋参韧皮组织坏死,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
  • 刘淑綺, 李同庆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皱叶病在我省各茶场均有发生,近年来我们采回典型的皱叶病病叶进行电镜观察。经病原鉴定,确定为类细菌(Bacteria Like Organism)。其大小为96.0—312.0nm,壁厚度平均为20.5nm左右。青霉素对茶皱叶病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作媒介,茶皱叶病病原菌能引起长春花(Vin-ca rosea L.)发病。
  • 张宝棣, 黎毓干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剑兰“死头”是剑兰栽培过程中死苗现象的统称,为广东剑兰生产下最具威胁性的一类病害.其发病率就等于损失率.
  • 特邀专题评述
  • 陈宇航, 周仲驹, 林奇英,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4—1985年福建蔗区的调查表明:甘蔗花叶病在大面积的拨地拉及南安果蔗上严重发生。当家品种F134上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田块差异,在闽糖70/611、闽选703、仙糖79/83、仙糖73/35、M46/202、Di52、F160和Co1013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病.
  • 邱德文,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弄清我国类似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自1984年起,选用我国的病株进行了有关测试.人工接种,该病原物能侵染水稻、早稻和小麦,不能侵染玉米、高粱和苏丹草.在大量的病组织超薄切片和分离提纯液的电镜观察中,均未见到分枝丝状体病毒,病株汁液和提纯液与日本的RSV抗血清均为阴性反应.此外,本实验还从类菌原体、类病毒和虫毒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除虫毒拟有一定的可能性外,其余都可以排除在真正病原之外。
  • 刘存信, 陈红燕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9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收集1963—1983年国外、国内各种书刊、报告等文献资料内有关植物寄生线虫和关连线虫共75属、935种,按拉丁学名排列,并有中译名称.依据侵害寄虫植物的经济价值和栽培面积,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国外国内有分布的国家和地区,线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情况,传播途径及检疫国家等项目,划为四级评分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按其检疫重要性评价后的累计总分数,共分成下述六大类.
  • 王义成, 金晨钟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9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为水稻根内寄生,影响根系对水分相养分的吸收,使水稻地上部分表现缺素症状,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在国内,水稻潜根线虫病尚属近年发现的一种水稻新病害,在南方诸省稻区广泛发生,作者从1984年开始从事此病的研究,发现以贝曼漏斗法分离水稻潜根线虫,其回收率与分离时的温度及分离时间关系甚为密切.
  • 王贺祥, 徐孝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镰刀菌酸是棉花枯萎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一种非特异性的毒素。为了探索棉花枯萎病原菌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致病力的关系及不同棉花品种对镰刀菌酸的反应,本实验测定了10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菌株和20个内地的菌株,发现其产镰刀菌酸的数量多少与生理型无关.培养初期各菌株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陆地棉的10个品种对镰刀菌酸的抗性与它们在生产中表现出对枯萎病的抗性一致.
  • 田旭东, 张风舞, 孙淑梅, 王祈楷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现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Ⅱatus Uhler)是传播枣疯病的主要媒介叶蝉之一.在我国华北,它于8月下旬开始迁往枣林附近的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Franco)上,以成虫越冬,但不在松、柏树上繁殖世代.9月中旬迁移越冬进入盛期,10月份松、柏树上的虫口已达高峰;翌年4月中旬转移活动,5月上旬枣芽萌发期间全部迁离松,柏树.经接种实生枣苗证明:越冬后成虫仍保持较高的传染枣疯病的能力,每苗接虫2—5头,枣苗发病率达7.1—76:2%.试验也证明,带毒叶蝉的其子代叶蝉不再带毒。本试验同时证明,带病叶蝉不单纯是传病媒介,而且是一种相当持久的枣疯病侵染源,防治上应予以充分注意.
  • 王锡锋, 何家泌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传统应用的生理小种研究方法存在着因鉴别品数的不同及其数目的改变而引起小种命名的混乱;同小种不同菌株致病性不同及有限的鉴别寄主不能及时区分出危险性小种等问题,本文改用病菌群体对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方法,用河南各地的90个小麦白粉菌株分别接种9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系和8个推广或区试品种所得到的侵染型资料,分别计算菌株群体对各对品种的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毒性系数.结果表明本省小麦白粉菌群体中的V1和V3c、V1和V5及V3b和V3C等毒性基因是联合的;花培28和周80—48及周80—48和郑州831等品种组合搭配种植可有效地控制小麦白粉病.因此这套方法对生产和抗病育种的作用是直接的.文中提出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以提高病原物致病性研究结果的有用性.
  • 邱守维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1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茶根结线虫病系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苗期根部的严重病害.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油茶幼苗的根系,形成大量根结,影响根系的正常发育和吸收功能。
  • 研究简报
  • 孙文姬, 陈其煐, 马存, 简桂良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1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黑根腐病[Thilaviopsis basicola (Berk&Br·) Ferravis]也称褐根病或黑色烂根,近年来,在新疆的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石河子等地均有发生,以海岛棉受害最重,威胁棉花生产。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有关病原菌生长特性、品种抗性鉴定及药剂防治等的初步探讨。
  • 刘惕若, 薛国兴, 张匀华, 彭驰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小花定位孢悬液注射接种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麦品种抗赤霉病扩展力的强弱与穗轴被害程度、被害小穗数有直接关系,而与株高、穗型、穗芒长度的关系不密切.
  • 曹为玉, 赵万英, 郑燕棠, 王民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18-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天津番茄分离出来的TMV分离物中选具有代表性的分离物9个通过10个TMV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测定.按其抗原体反应特性,划为5个抗原型,分别接于具有抗TMV基因的GCR系番茄品种,观察症状反应,一个月后调查结果。
  • 宋位中, 王沛有, 刘守俭, 王吉庆,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19-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甘肃天水县汪川设立了小麦条锈菌的周年病圃,圃中病菌基本上可不断繁殖,实现周年循环。抗病性各种不同的38个品种,在病圃中经历了1979—1984年五年鉴定,结果指出:1.病圃可用于区分垂抗和可能水抗品种,前者抗病性逐年明显减弱,而后者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无明显的变异。2.病圃中小种组成基本上可反映在地区的小种组成,且能有较早侦查或监测新小种发生发展的能力。周年病圃值得进一步改进,以使之成为鉴定持久抗性和监测新小种发展的有力手段.
  • 研究简报
  • 王金生, 李全义,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24-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Ti质粒遗传分析和构建Ti质粒载体时,致瘤性的研究是重要工作之一,以往进行Ti质粒瘤性基因分析,大都用接种烟草,番茄苗或断茎等方法来确定突变体的致瘤性。这些方法费时费工。
  • 陈晓英, 相望年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土壤杆菌HLB—2对葡萄根癌土壤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在葡萄藤上可抑制由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诱发的冠瘿病.研究证明°HLB—2可以利用octopine,nopaline做为唯一氮源,在由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诱发的冠瘿中生长、繁殖.在葡萄藤上接种致病菌以后的24小时内于感染部位涂布HLB—2具有抑制冠瘿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