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8-12-10
  

  • 全选
    |
  • 俞大绂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193-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蚕豆是云南省的主要冬季作物,栽培面积达数百万亩。1947—1949年在昆明和宜良调查蚕豆病害曾多次发现萎蔫病。
  • 陈(子同), 宋瑞琳, 柯冲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195-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已报道柑桔茎尖嫁接可脱柑桔衰退病、裂皮病等病原.这方法能否脱柑桔黄龙病病原?
  • 特邀专题评述
  • 黄仲生, 杨玉茹, 岳彬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195-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郏菜豆枯萎病经分离230个标样,长出菌落的有227个,占98.7%;经鉴定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3.1%,茄病镰刀菌占20.9%,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占6.0%.通过回接,只有尖孢镰刀菌致病(发病率选75.0%)而茄病、木贼镰刀菌和对照一样均未发病.
  • 研究简报
  • 范健羽, 袁志文, 李连芝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196-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落叶松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Iaricinum (Chou) Tai]现已遍布我国东北三省广大落叶松人工林区。由于该病为害,提早落叶40天左右,给落叶松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威胁。
  • 蒋冬花, 陈鸿逵, 王拱辰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197-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4—1986年间从浙江省11个县市采集荸荠枯萎标本共计240个,经分离、纯化,鉴定为以下4个镰刀菌种:Fusarium oxysporum,F.acuminatum,F.semitectum,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 王金陵, 王元义, 许文耀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02-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在稻瘟病菌毒素粗提物制备工作中,做一些初步的探索.试验采用稻瘟病菌ZB15菌株,用斜面培养基,大麦粒培养基和酵母浸膏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代谢物的悬浮液,部分用赛氏过滤器及真空泵抽取毒素过滤液,部分用蒸汽高压灭菌120℃ 20分钟后,进行生物测定,测定稻苗为三叶一心期高度感病的“桂朝2号”及孕穗期的今晚4号及M-4号材料.
  • 特邀专题评述
  • 吴汉章, 张超然, 朱春华, 庄鍞林, 董文理, 陈永萱, 薛宝娣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02-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1984—1986年研究,探明了蚜虫迁飞与西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有密切关系。接种试验表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
  • 郑小波, 陆家云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03-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杭州、南京冬青卫茅(Euonymus japonicus L.)根腐病株上分离到8个疫霉菌株,鉴定为三个种:Phytophthora meadii,P.palmivora,P.citropkthora。冬青卫茅是P.meadii、P.Palmivora、P.citrophthora新寄主。P.meadii主要分布在杭州,P.palmivora和P.citrophthora主要分布在南京.地下水位高、土壤积水可能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
  • 研究简报
  • 阎应理, 荆志刚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08-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苹果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a et Yamada)为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病菌分生孢子器的形成规律及分生孢子在田间消长传播规律为病菌整个侵染循环中一重要环节。
  • 陈国贵, 曹若彬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09-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枇杷灰斑病病斑上分离的病原菌,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即Pestalotia adusta Ell.&Ev.[Pestalotiaadusta (Ell.&Ev.) Stey]和P.eriobotrifolia Guba。它们的分生孢于形态差异很大,菌体酯酶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也有明显的差别.种内不同分离物间的酯酶及蛋白质电泳图谱有很大的相似性.P.eriobotrifolia是枇杷灰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
  • 苏祥瑶, 刘文敏, 李松岗, 林昌善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13-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根据IRM (Integrated Rate Methodology)的原理研制了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动态模拟模型,同时对其参数进行了分析。模型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白粉病的流行。
  • 谢浩, 孙严, 危晓薇, 肖英, 程秉铨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18-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瓜类感染西瓜花叶病毒WMV-2后,种子是否带毒问题,各国学者一直持有不同看法,至今没有种子带毒的直接证据的报道.我区哈密瓜种子是否带毒关系到初侵染源,是选取留种瓜和种子处理的理论依据。
  • 特邀专题评述
  • 舒秀珍, 陆家珏, 胡伟贞, 王洋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18-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毒株来源:1983年8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良种场附近的马铃薯地里,从植株中部叶片采到显褐色枯斑略皱症状的Po—12毒株。经病汁液接种于昆诺阿藜和苋色藜上,表现褐色枯斑。
  •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19-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述推证了国内小麦条锈病远程传播的十次事例。根据现有数据,导出了着落区发病数量因菌源区菌量和传播距离而变的对数回归方程。利用该式,可以在有适宜天气过程的条件下,根据菌量和距离预测一个潜育期后,着落区感病品种上的发病数量,这一初步成果,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 黄河, 于洛秋, 陈桂清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23-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属于根霉属10个种或变种的24株菌和共头霉1个老种和1新种的3个变种的7株菌的菌体蛋白和酯酶进行了电泳比较。在严格控制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同一株菌在不同次实验中能得到重复性很好的电泳图谱.
  • 研究简报
  • 徐作珽, 张传模, 张柏松, 孙传宏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24-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茎基腐病是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 李全义, 王金生,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25-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Currier和Wester,Casse,Kado和White等人的方法,发展了二种大量提纯Ti质粒的改进方法。改进法Ⅰ类似于Casse法,仅涉及PEG (聚乙二醇)一次沉淀.改进法Ⅱ涉及PEG和乙醇两次沉淀。改进法的特点是利用Nacl和苯酚-氯仿结合去除蛋白及染色体DNA。其优点是重复性好,产量高,易于掌握.
  • 罗禄怡, 袁承东, 罗黔超, 凌皇昌, 孙宗仁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28-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柑帖溃疡病是柑桔黄单孢菌[Xanthomonas citri(Hasse) Dowson]所致的一种细病性病害。由于此病危害严重,传染迅速,顽固难防,对柑桔产业威胁极大,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定为植物检疫对象而严禁输入。
  • 刘丽农, 宋仁敬, 张庆勤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29-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贵农10号是一个高产,品质优良并综合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我们对其抗白粉病菌4号小种的抗性基因进行了单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上.
  • 段永嘉, 朱有勇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3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应用累积曲线分布法[1-3],在温室用我国多个菌系人工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会泽老来黄、丽江新团黑谷×抬头白谷两个组合11套F3系统.结果表明:会泽老来黄对A1、D1、G13个菌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C13、F1两菌系的抗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其中一个控制高抗反应,另一个呈中抗反应.抬头白谷对C13、G1小种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A1、E1、F1三个菌系的抗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D1菌系的抗性是由两对互补显性基因控制的.
  • 董金皋, 黄梧芳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39-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试验的两种Hm-毒素生物测定法中,根冠细胞测定法的效果比种子根伸长法好,主要是前者对Hm-毒素的敏感性强,与病斑大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抑制种子根伸长法由于不能确切反映玉米对小斑病的反应,因而不宜用作Hm-毒素的生物测定。在不同的毒素制剂中,以病叶提取液处理根冠细胞最能反映小斑菌接种玉米后的实际情况,与病斑大小的相关系数r=0.9315,居供试的三种制剂之首,其次是粗提制剂和培养物滤液。试验还发现酒石酸铵不仅影响Hm-毒素测定的效果,而且还影响毒素产生的量,因而进行Hm-毒素的生物测定,最好使用病叶提取液或用无酒石酸铵的改良Fries培养基制备的毒素粗提制剂或培养物滤液。
  • 堵鹤鸣, 浦冠勤, 毛建萍, 范建男, 卫书杰, 王效儒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4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1年在我校桑园发生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以后陆续在其他一些省份发现。病斑褐色,子实体为凸出于叶表的扁平(或半球形)盘状体,其上尚未见刚毛,分生孢子梗呈多节叉状分枝(至少具三层)紧密排列,顶端的分生孢子梗为长圆简形,大小17.54×2.5μm,分生抱子长椭圆形、单孢,大小7.14-2.59μm,许多分生孢子粘合在一起初为绿色后为黑色。
  • 黄友亮, 蒋振海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45-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平板溶菌法,测定了新抗生素B—354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溶菌作用,结果表明其生产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及抗生素对不同菌系不同菌龄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均有很强的溶菌作用,所产生的溶菌圈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扩大.孢子法所测溶菌圈到14天,直径可达23—35mm;菌块法所测溶菌圈到7天,直径可达30—34.9mm;管碟法所测溶菌圈到4天,直径可达32—34.7mm;纸片法所测溶菌圈到3天,直径可达16.3mm。在此基础上又采用透射电镜对溶菌过程作了显微观察,从细胞形态学角度研究了溶菌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素是使细菌细胞壁破裂而导致溶菌,溶菌过程为:①原生质凝结.②细胞壁破裂和原生质外溢。③细胞解体。
  • 研究简报
  • 吴纯仁, 王铨茂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50-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茎腐病是当前玉米生产和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障碍,不同的自交系和杂交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前人报道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与植株组织结构、生理状况及碳代谢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作者就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和木质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 沈瑞祥, 项蔚华, 林仲桂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51-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treptomyces jingyanesis 5406细胞分裂素混合剂能明显地降低小美旱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Sacc)的发病率.用100倍稀释液浸泡24小时处理,发病率为未处理的对照组的12.5%.用不同浓度的混合剂分别处理杨树溃疡病原菌和杨树枝条表明,这种混合剂能对杨树溃疡病菌有一定的抑制生长的作用:而且能明显地促进杨树干部愈杀组织形成的作用。试验还证明,在愈伤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RO)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 研究简报
  • 李隆业, 黄元江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18(4): 25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1-7241是四川农大培育的春性小麦品系。1983年以来在重庆、成都、雅安等地调查,都高抗白粉病,是四川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上一个良好的抗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