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9-09-10
  

  • 全选
    |
  • 梁训义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浙江省北部的麦-早稻-晚稻的三熟制地区,麦类赤霉病菌在麦收后能侵染早、晚稻的穗部和稻株基部叶鞘。经取样测定,8块田的平均穗感染率20.63%,谷粒感染率为5.51%,稻株基部感染率为19.38%。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翌年早春稻桩产生的玉米赤霉子囊壳,是在晚稻生长后期已被该菌侵染所致。除外,在水稻上还分离到弯角镰孢、同色镰孢和单阳镰孢。本试验采用小麦粒、琼脂培养基作为诱发镰孢属菌株产生分生孢子和禾谷镰孢的有性世代子囊壳,在菌株鉴定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论文摘要
  • 杨俊秀, 王明春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3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对梨锈病和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经过广泛的观察和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与以前所记载的有所不同,现简报于后。
  • 研究简报
  • 张天宇, 张勇, 陈伟群, 张昌卫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34-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对1985、1986两年自北美进口之西洋参种子带菌检验的初步结果。
  • 夏正俊, 李清铣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35-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4至1986年间,采集江苏各地大、小麦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丝核菌属菌株分别为23个和50个。经比较鉴定其培养特性,菌丝形态、隔膜孔器以及细胞核数目,结合菌丝融合测试,50个小麦纹枯丝核菌菌株中除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AG5群外,其余均为禾谷丝核菌(R.cetea-lis Vander Hoeven),其中CAG1、CAG3、CAG6、AGC1分别为44、1、1和2个菌株。在23个大麦纹枯丝核菌菌株中,除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AG5群外,其余均为禾谷丝核菌,其中CAG1、CAG2、AGE的菌株分别为18、1、1、另有一菌株不属所测融合群。
    人工交互接种试验表明:来源于大麦和小麦的禾谷丝核菌CAG1群菌株对于大、小麦均有极强的致病力;立枯丝核菌AG5群菌株次之,也有一定致病力;其他融合群的菌株致病力较弱。因此,引致江苏省大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禾谷丝核菌(R.cerealis)的CAG1群。
  • 论文摘要
  • 王金生, 杨晓云,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3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稻基腐病细菌(18个菌株)、玉米茎腐病细菌和菊欧氏杆菌的6个致病变种的标准菌株及葫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两个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ara和E.C.pv.atrpseptica)进行了58项生化试验的比较。
  • 研究简报
  • 何祖华, 申宗坦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4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地开展抗瘟育种工作,我们于1985-1986年分析了Tetep等8个抗稻瘟病品种对ZB15等3个稻瘟病菌小种的抗性遗传。
  • 许泽永, 张宗义, 陈金香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颗粒形态和血清学性质,明确由山东泰安花生矮化病株上分离的一个病毒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CMV)一个株系,并暂定名为CMV花生矮化株系(CMV-CS)。CMV-CS引起花生叶片显著变小,植株严重矮化以及蚜传效率低而不同于我国花生上流行比较普遍的CMV-CA株系。
  • 周桂珍, 曹鸣庆, 裘季燕, 孙东玲, Jiang Tao, Jiang Lirong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郊大蒜病毒病发生普遍,主要症状为条纹花叶、矮化和叶片扭曲畸形。病体细胞中含大量线状病毒粒体和风轮状内含物。线状病毒粒体长度范围为250-1875nm,以长度550-800nm粒体居多。其中长700-800nm的粒体被鉴定为大蒜花叶病毒(GMV),回接脱毒大蒜叶片产生条纹花叶症状。血清学鉴定表明GMV与洋葱黄矮病毒(OYDV)有近缘关系。长度500-600nm的粒体可能为大蒜潜隐病毒(GLV),回接脱毒大蒜不产生花叶症状。下述两种病毒为京郊大蒜的主要病毒。此外,个别标样含烟草花叶病毒,但不是大蒜的主要病毒。对800nm以下线状病毒粒体归属尚待研究。
    应用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脱去上述主要病毒,获得脱毒大蒜。
  • 研究简报
  • 鲁鸿钷, 谷守礼, 杨传英, 朱红主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5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贝母属百合科植物,以其鳞茎入药,在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随着医用和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全国需求量很大。
  • 程瑚瑞, 高学彪,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51-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6以来,先后调查了湖南沅江、江西宜春、九江、永丰及奉新、安徽芜湖及萱城、浙江临海和广西桂林等市(县)的苎麻根腐线虫病,鉴定了苎麻根样32份及其土样32份。除江西奉新县外,在其它各市(县)都查到同一短体线虫,带虫根样和土样分别占供检根样和土样的63%和66%。根据这种线虫的测量值和其雌虫唇环2个、后阴子宫囊较长(22-52μm)并可分化以及雌虫尾端常平(斜)截或有时出现一凹痕等形态特征,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 (Zimmermann,1898)&Filipjev Sc-huurmans Stekhoven,1941。它与过去国内报道该病的优势病原即穿割短体线虫Pratylencbus pene-trans (Cobb,1917) Filipjev&Schuurmans Stekhoven,1941不同。
  • 商鸿生, 王树权, 齐艳红, 牛永春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5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Gerlachia nivalis的叶面侵染过程。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后相互结合,形成网状复合体,产生粗壮的叶面菌丝,经由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不产生特化的侵染机构。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和细胞内扩展,也可由气孔逸出在叶面蔓延。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座上产生,由气孔抽出。产孢细胞顶端有环痕。叶面菌丝亦能产孢。寄主组织病变特点表明该菌产生活性很强的胞外酶。
  • 研究简报
  • 牟惠芳, 刘晖, 刘家魁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6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苹果轮纹病是造成田间和贮藏期大量烂果的严重病害。山东近几年来,尽管注意了防治,每年仍有3-5亿斤苹果烂在果园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侵染来源的广泛认识不清,致使忽略了病原来源的广泛剷除。
  • 论文摘要
  • 陶荣祥, 施德, 孙漱沅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6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7群16个小种的20个稻瘟病菌株,对261份主要水稻栽培品种和新品系以及部份抗原进行了抗谱测定,结果如下。
  • 王宗华, 彭云良, 央金拉姆, 达珍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61-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温室用95个西藏大麦条锈病菌菌株接种35个小麦品种的苗期,用20个小麦条锈病菌菌株接种72个大麦品种的苗期,并用条锈病菌两个类型有代表性毒性的菌株接种西藏重要大、小麦品种的成株期,结果大麦条锈病菌不能侵染绝大多数参试小麦品种。小麦条锈病菌不能侵染绝大多数参试大麦品种。表明二者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大田观察结果也表明条锈病菌两个类型在西藏的发生与流行是独立的。因此,作者赞同将二类型区分为不同专化型的观点。
  • 论文摘要
  • 冯代贵, 彭国亮, 罗庆明, 余家其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65-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省近年来由于稻病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导致一些推广良种抗性的相继丧失。
  • 研究简报
  • 陈厚德, 王彰明, 李清铣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6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麦植株含糖量与品种对大麦白粉病抗性的关系,国外虽有报道认为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在含糖量上无明显差异,但是所测定的品种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 王昌明, 林姗姗, 宗爱芝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67-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流行的模拟模型SIMBLAST-2主要由5个子模型组成:(1)水稻生长的子模型GROWTH,(2)稻瘟病日传染率的子模型INFECTION,(3)潜育期和显症率的子模型INCUBATION,(4)病斑扩展的子模型LESION,(5)空中孢子捕获的子模型SPORE。
    SIMBLAST-2经两年的检验和模拟试验,认为其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和改进途径。
  • 研究简报
  • 姚建业, 王石榴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72-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粱青霉颖枯病在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均有发生,特别是杂交高粱问世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1984-1987年作者对山西省高粱青霉颖枯病进行了病原、症状、侵染及防治等试验研究。
  • 刘杏忠, 沈崇尧,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73-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几种重金属离子(Hg++,Cd++,Cu++,Ni++,Zn++,Pb++)对一些水霉生长和繁殖的毒性,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对水霉的产孢比对水霉的生长毒性大,Hg++和Cd++对水霉的生长毒性最小,Ni++和Cu++次之,Zn++和Pb++最小,而对水霉产孢毒性最小的是Cu++,其次是Hg++,Cd++和Ni++,Zn++和Pb++毒性最小。不同菌的生长和繁殖对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也有所差异,结果还体现了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铜制剂主要是抑制病菌的繁殖。本文对水霉用于检测重金属污染的前途进行了讨论。
  • 研究简报
  • 王人元, 贺俊杰, 孙桂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78-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7年自东北农学院马铃薯区域试验材料(东农85-3334)上分离到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简称TNV)。
  • 徐同, R. van Peer, H·Rattink, B. Schippers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79-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萤光假单胞菌(fluorescent Pseudomas spp.) WCSX 13.WCS 417andWCS 358在水培系统中香石竹根部的定殖及其对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细菌处理两周后,WCS 417在感病品种Lena和中抗品种Pallas根部的定殖分别为8.8×102cfu/cm和9.8×102cfu/cm,而WCS 358分别为0.9×102cfu/cm和0.13×102cfu/cm。在通气的三角瓶中水培的Pallas品种,人工接种病原菌香竹石尖镰孢Fusarium oxyspotum f.sp.dianthi (Prill.&Del.) Snyd.&Hans.(Fod)6周后,用WCSX·13和WCS 417根部处理的病指分别为0.19和0.31,未细菌处理的对照为0.58,细菌处理植株的根部及茎内组织的病原菌种群密度低于对照。营养膜技术(NFT)栽培的Lena品种,WCS 417细菌处理的发病率比对照减少13%。
  • 论文摘要
  • 沈瑛, 袁筱萍, 金敏忠, 柴荣耀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84-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报道来自我国10个省市区水稻上分离的52个稻瘟病菌株与国际水稻所提供的4个标准菌株进行杂交,在培养基上形成了有性世代(产生子囊壳)。
  • 冯如珍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84-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报道水稻潜根线虫病在广西的分布和发生消长。通过四年的调查,明确了此病害在广西的分布是普遍的。
  • 金开璇, 田国忠, 汪跃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85-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迪纳氏染色和萤光显微镜技术——苯胺蓝染色法,和DAPI染色法,可从感染泡桐丛枝病的嫩茎和叶柄及将MLO转接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症状的嫩茎和叶柄中诊断MLO的侵染。病株切片的迪纳氏染色阳性,健株切片阴性。苯胺蓝染色病株韧皮部产生的特异性萤光区域比健株大。DAPI染色可直接检测韧皮部组织中的MLO,而且韧皮部萤光强度与MLO的密度和外部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三种染色方法比较结果说明,DAPI染色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更强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检测方法。
  • 论文摘要
  • 周锡康, 曹明生, 梁训义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8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赤霉病是我省大麦重要病害。1973和75年,曾使全省大麦总产量损失达50%。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 李世东, 陈延熙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3): 18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多种农药、抗菌素、化学试剂和基础培养基的筛选测定,选出了Rhizoctonia solani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有效地运用于自然土壤中植物残体上R.solani的分离。经比较,该培养基的选择性能要优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