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0-06-10
  

  • 全选
    |
  • 方中达, 许志刚, 过崇俭, 殷尚智, 伍尚忠, 徐羡明, 章琦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1975-1980年初步测定的基础上,近4年来,先后从国内各病区又采集了835个菌株,分别在北京、南京、扬州和广州等地,在30个鉴别品种上接种测试其致病性差异,根据在5个最基本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可将供试的菌株区分为7个致病型。它们在IR26,Java14,南粳15,Tetep和金刚30上成株期的反应模式分别为(Ⅰ):RRRRS;(Ⅱ):RRRSS;(Ⅲ):RRSSS;(Ⅳ):RSSSS;(Ⅴ):SRRSS;(Ⅵ):RRSRS;(Ⅶ):RSSRS。在北方粳稻区的菌株,多属Ⅱ型和Ⅰ型,在南方籼稻区的菌株以Ⅳ型为最多,还有少量Ⅴ型菌存在,在长江流域籼粳混栽稻区的菌株,则以Ⅱ、Ⅳ型为多。
  • 论文摘要
  • 陈企邨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来自宁夏九县市的分离菌株在温室人工剪叶法分别接种长至分蘖与出穗的盆栽杂交稻,茵量3亿/ml.照统一的病情分级标准调查。
  • 王建伟, 钱显明, 张炳欣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5-1988年期间对浙江省6地(市)的山茶花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对病原作了鉴定。在初步确定的20种病害中,分布广泛、为害较重的病害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灰枯病(Monochaetia camelliac)、灰斑病(Pestalotia guepini)、赤叶斑病(Phyllosticta theicola)、根腐病(Fusarium ventricosum)。其中灰斑病、枝枯病(Dothiorella ribis)和根腐病为害山茶花以前在我国未见正式报道。文章对山茶花病害的症状作了描述。
  • 王拱辰, 陈鸿逵, 徐沛生, 鲍建荣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7~1987年采集103个稻恶苗病标本,分离后获8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的一个变种占总标本数的60.2%,其特征为:菌落生长直径2-4c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串生和假头生;产孢细胞单、复粳并存;具厚垣孢子,球至亚球形。此变种定名为(F.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ensis Wang et Chen var. nov.)。其他7种镰刀菌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砖红镰孢(F. lateritium),雪腐镰孢(F. nivale),尖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试验证明,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6种(除腐皮镰孢未接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弱致病性。串珠镰孢浙江变种也能侵染小小麦、大麦、玉米、西瓜、豌豆等作物的幼苗,并有徒长症状。
  • 研究简报
  • 罗仰奋, 周文通, 赵希城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9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田间消长规律研究,我国近年也已开始。本研究针对早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田间消长进行观察,着重了解早叶瘟与穗瘟小种及抗性的内在关系;流行期各月份生理小种变化与优势种的关系及年度间田间小种变化与品种栽培面积及气候的关系等。
  • 蔡文启, 郭德银, 徐绍华, 王荣, 莽克强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99-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表现扇叶和叶肉褪绿斑驳症状的先锋、葡萄园皇后和北醇的杂交单株中分离到3个与国外扇叶病毒(GFV)DIL分离物相似的GFY-DIL类似物。它们在昆诺藜、苋色藜、千日红和菜豆上表现症状。提纯病毒颗粒为直径约30nm的球形颗粒。在免疫双扩散试验中均与扇叶病毒抗血清形成完全融合的沉淀线。免疫电镜下病毒颗粒受扇叶病毒抗血清的修饰。
    利用三种间接异种动物抗体双夹心法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S-ELISA)从感病的葡萄植株或组培苗叶片中检测了GF。间接异种动物抗休双夹心法能检测提纯GFV的最低浓度为1.6ng-8ng/ml。春季的芽和幼叶为合适的检测器官。
  • 论文摘要
  • 陈宇航, 林丽琼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05-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眼炭疽病是我市龙眼(Euphoria longana)苗木的主要病害之一。
  • 研究简报
  • 冯代贵, 彭国亮, 罗庆明, 余家其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06-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省近年来由于稻病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导致一些推广良种抗性的相继丧失。
  • 周广和, 陈剑波, 陈善铭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经SDS-琼脂双散扩及间接ELISA法测定,在血清学上是强相关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外壳蛋白分子量均为36.6kd.以上比较研究结果,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初步澄清了我国豫、川、陕、江浙等地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 论文摘要
  • 沈瑛, Hei Leuug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1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Barr nov.comb(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c Cavara)属高度变异的真菌。
  • 李汝刚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1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丽菊(Dahlia pinnata Cav.)花叶病已成为花卉生产出口的严重障碍。作者于1986-1987年在表现花叶的北京大丽菊上分离到两种形态大小不同的病毒分离物,电镜检测到一直径较大的球形病毒,分别定为BDM-1、BDM-2和BDM-3。经寄主反应、体外抗性、粒体形态、血清学等鉴定,病毒分离物BDM-1是黄瓜花叶病毒CMV;BDM-2是烟草花叶病毒TMV;BDM-3是大丽菊花叶病毒DaMV。从寄主反应、粒体大小、衣壳蛋白氨基酸组份及沉降特性综合分析看,BDM-1可能是CMV的另一株系CMV-DP。
  • 论文摘要
  • 郑燕棠, 曹为玉, 孙广利, 赵万英, 朱海英, 王民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16-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86-1987年开展了微电脑管理植物病毒信息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对植物病毒有关信息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的实用系统,获天津市1988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 周书其, 王振荣, 高同春, 孙明安, 刘树鼎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16-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危害极大,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
  • 梁力哲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吸水纸检验法,对北京地区22份辣椒(Capsicum annuum)种子样品的分析结果是: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和茄病镰刀菌(F. solani)是5种常见的辣椒种生镰刀菌,其平均带菌率分别为1.0%,2.6%,0.1%,0.8%和0.2%。经发芽试验观察,在自然带菌的情况下,木贼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能分别使种子发芽率降低98.6%,39.8%、62.1%、2.7%和52.1%。经土壤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除半裸镰刀菌对植株无明显致病性反应外,其它4种镰刀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植株枯萎和其它病理症状。
  • 论文摘要
  • 李笃肇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2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至1985年就省内南瓜、苦瓜、丝瓜、冬瓜、海椒、笳子、蕃茄、甘兰、葱、四季豆、葫豆、芹菜、苋菜、豇豆、木耳菜、莴苣、绿豆、大豆、花生、烟、葛麻、茶、桑、金盏菊、夜落金钱、珊瑚樱、金鱼草、千日红、鸡冠花、四季栀子、海栀子、凤仙花、牵牛花三十三种植物进行调查,现已订出Meloidogyne、incognita、M.javanica、M.arenaria三个种.种的鉴定是用雌虫会阴花纹、但M.incognita和M.javanica由于个体差异或制片方法不一致而不易鉴定。
  • 研究简报
  • 鲁素芸, 王寿华, 张少宏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丝核菌是人们熟悉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对它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立枯丝核菌(R.solani)是一个分布广泛,并且引致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植物根腐以至地上部病害的‘种’。
  • 刘西钊, 陈长永, 王昌军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81年至1988年,研究了8种镰刀菌诱发感病棉株对棉枯萎病菌抗性的效应和诱导接种与激发接种间有效间隔天数。结果表明:参试的8种镰刀菌中,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cmitectum),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接骨木镰刀菌(F. sambucinum),拟枝孢镰刀菌(F. sporotrichioldes)诱发的棉株可明显提高对棉枯萎菌的抗性。而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诱导的棉株其病指则高于对照。二次接种的最佳间隔天数为5天。
  • 论文摘要
  • 冯如珍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26-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在广西南宁、钦州、桂林、柳州等地区,多年来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发现根结线虫病(Meloidogvne spp.)在广西特别是在南宁地区分布普遍,被为害的植物有:红麻(洋麻)、黄麻,烟草、绿豆、豇豆、菜豆、豌豆、黑豆、黄豆、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蕃茄、辣椒、茄子、胡萝卜、芹菜、芫荽(香菜)、莴苣、君达菜、蕹菜、芥兰、菠菜,生姜、胡椒、茶、甜菊、罗汉果、桑、灵香草、凤仙花、鸡冠花、柑桔、水稻、甘薯等。
  • 冯如珍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26-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柑桔根结线虫病(Meolidogyne sp.)和柑桔根线虫病(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
  • 李学湛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烟草环斑病毒(TRSV)接触感染大豆叶片细胞后的细胞传毒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①TRSV粒体是以整体病毒颗粒的形式进行细胞间传播的。②TRSV粒体通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和类似吞噬过程进入细胞。③TRSV粒体装配、成熟后,贮存在液泡中。
  • 研究简报
  • 李代永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3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贝鳞茎腐烂病——茄病镰刀菌是病害贝母上最严重的危害、腐烂率平均为47.5%。
  • 郭景荣, 陈永萱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大豆花叶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q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3株分泌抗大豆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1、S-2和S-3。它们的鼠腹水滴度高达1:107,能被大豆花叶病毒兔抗血清所阻断。单克隆抗体与其它三种植物病毒不起反应,对大豆花叶病毒的不同株系有特异性差异。
  • 研究简报
  • 欧阳立, 蒋元晖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34-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柑桔裂皮病是一种类病毒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危害以枳、枳橙和兰普来檬作砧木的植株。
  • 阚李斌, 桑芝萍, 陈迎春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35-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五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细菌性基腐病株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属一般负二项分布。病株空间结构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是随机的。个体群平均大小为0.1~0.2m2。利用分布型参数K、α、β值,分析了病株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比较几种顺序抽样方法,以平行线法效果最佳。依X=41.5032Pe1·2603关系可由病丛率来估计病株密度。
  • 申志新, 王焕如, 朱之堉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41-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小麦叶锈菌的4个单孢菌株和由这4个单孢菌株组成的1个混合菌株,分别对5个小麦慢锈品种接种,继代繁殖8代和16代后,对所表现的潜伏期、侵染效能和产孢量进行测定,并提出用病害量=1/潜伏期×侵染效能×产孢量作为参数来评价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继代互作后,潜伏期、侵染效能或产孢量在某些特定的品种:菌株组合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相应地导致病害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通过小麦叶锈菌与小麦品种间的继代互作,可以导致叶锈菌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发生变异。但这些变异,未能导致慢锈品种变为快锈品种或快锈品种变为慢锈品种。
    为了检查寄生适合度属性的变异是否由于锈菌本身的变异,对各组合的第1、8和16代的叶锈菌的夏孢子芽管的核相进行了观察,并进行小种鉴定。结果表明,继代互作后锈菌出现的异核现象仅占0.18-2.00%,不能解释是寄生适合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小种鉴定,也没有观察到毒性发生变异。作者认为,在寄主和病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些微观上的变异未必能在宏观上观察到,当人们检查到明显的变化时,可能是由于突变,也可能是由于渐变造成的。量变质变,质变建立在量变基础上。
  • 研究简报
  • 李永镐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46-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最先由Prasad(1931)在印度发现。随后,Bryan(1933)和Vincent-Sealy(1982)分别在美国和特立尼达报道的此病。在我国,仅有孙福在等(1988)报道在北京发现有此病发生。
  • 齐艳红, 王德轩, 张文军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47-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对55个小麦品种的8个赤霉病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鉴定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要同时考虑静态的和动态的指标。各种指标对抗病性差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不同,不能同等对待。发病率增长率,千粒重降低率,发病日及病小穗增长率均为鉴定小麦抗赤霉病性的主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对55个品种进行了抗病性的模糊聚类鉴定,结果与实际相符。
  • 彭洪江, 唐地元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53-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害系统观察,药剂试验及产量损失测定表明,水稻拨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朝横纵二方向扩展,此时施药防治效果最佳。腊熟期病情指数与拔节期病丛率或病株率、产量损失率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
    根据上述关系,便可由早期(拔节期)病情预测最终(腊熟期)病害严重度及产量损失率,进而依据经济阈值定义,组建了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四个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型,提出了在该地目前生产条件下,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产量水平的经济阈值,即拔节期防治的指标,为大面积药剂防治提供了依据。
  • 研究简报
  • 赵来顺, 杨彦杰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2): 159-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安国县是全国闻名的药材之乡,种植中草药种类多,面积大。近年,安国县中草药受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