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0-12-10
  

  • 全选
    |
  • 陈燕芳, 胡伟贞, 南景岳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4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7年3月,从荷兰引进的唐菖蒲球茎,在Saxany品种上,选取症状为斑驳的病株,经鉴定是烟草环斑病毒侵害的结果。通过病毒寄主范围的测定、它可侵染豆科、茄科、藜科、葫芦科、番杏科中的17种植物。摩擦接种在菜豆"Pinto"、"家雀旦";豇豆"黑种三尺","黑眼",按种叶出现局部坏死斑,系统生长点坏死。大豆"猴子毛","晋豆84"局部坏死斑,顶枯。在苋色藜及昆诺阿藜上,接种叶局部坏死斑,无系统症状。普通烟White Buriey,接种叶局部退绿环斑,系统退绿环斑和橡叶。
    番杏、二青黄瓜接种叶局部退绿斑,系统花叶。
    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5℃,稀释终点10-4,体外存活期6-7天(室温)。病毒粒体为等轴对称,直径约28nm。琼脂双扩散其沉淀线与标准的TRSV沉淀线完全相接,说明其抗原性相同。病毒外壳蛋白由一种蛋白亚基构成,分子量约58000道尔顿。
  • 论文摘要
  • 郑桂春, 崔光先, 董志平, 蔡淑娟, 高立起, 李学成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46-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锈病[Uromyces setariae-italicac (Pief) Yoshion]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初侵染来源尚未搞清。
  • 魏宁生, 吴云峰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47-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牡丹受一种病毒为害后,叶片呈现黄色花叶同时伴有少量的花药败育现象。经系统鉴定,此病毒被确认为烟草脆裂病毒的牡丹分离物(TRV-Pa)。该病毒人工接种时可侵染7个科的21种植物;其TDP为80℃,DEP为10-3-10-4,L则为40天以上。TRV-Pa具有两种长度的杆状粒子,其大小分别为35-80×25nm和125-200×25nm。A 260/280为1.13,RNA含量为5.0%。经PAGE分析粒子有两条谱带,其Rf分别为0.25及0.26-0.28。迁移率分别是-1.57——1.6×10-3及-1.71——1.75×10-3cm2·Sec-1·V-1(BYDV的迁移率为-1.43——1.45×10-3cm2·See-1·V-1)。两种核酸的分子量分别为RNA1=2.45×106,RNA2=0.65×106(标准核酸为TMV和雀麦花叶病毒的核酸分子)。外壳蛋白亚基是单一的,其分子量是2.11×104(标准蛋白分别是牛血清清蛋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细胞色素C)。并含有较多的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未明显测到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缺少胱氨酸。对牡丹花药进行病理解剖学和血清学研究时,在花粉粒子中检测到病毒,被病毒侵染的花粉约有80%为空瘪。在牡丹的繁育中,应选用无毒繁殖材料防止TRV通过无性繁殖过程在牡丹上传播。
  • 研究简报
  • 刘品贤, 李广才, 杨文兰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52-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而又十分顽固的病害,目前已成为许多甘薯产区的一大威协。
  • 陈森玉, 陈品三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53-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对黄淮海地区大豆(Glycine max)上二个根结线虫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在开封地区夏大豆"跃进5号"上能良好发育,在整个夏大豆生长期间能完成3代,每代历期为36-38天。在田间,其卵囊团、分散虫卵及冬前孵化的幼虫均能越冬存活,为翌年夏大豆的初侵染源,但以卵囊团为主。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在25.7(SD1.3)℃温室内大豆品种"Custer"上能良好发育,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要33-34天;而且,虫体的增大速率在各个发育阶段有所不同,雌虫在四龄幼虫脱皮后增大最快;在接种后第28-34天期间,平均每个雌虫每天产卵40个。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其群体发展动态预测理论依据。
  • 论文摘要
  • 华致甫, 袁美丽, 张文彬, 张佳环, 郭玉林, 吕月星, 李永利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57-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菌核病常发生于黄瓜的蔓和瓜条,发病后病斑蔓延很快,扩展的速度与温、湿度、光照以及发病部位均有关,在瓜条上平均每天扩展1.24cm,病斑面积则达0.33-2.7倍。
  • 研究简报
  • 刘杰贤, 蔡惠珍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58-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是甜菜最主要的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块根的产量及含糖率。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甜菜褐斑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 杨宝君, 胡凯基, 陈荟, 朱伟生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59-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阳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ianyangensis n.sp.采自四川简阳县柑桔园的柑桔根上。雌虫的会阴花纹近圆形,线纹平滑、纤细,背腹线纹通常连贯。以尾尖处向两侧有脊状放射形条纹,条纹数目不定、在阴肛区的背侧有半圈脊状条纹。在放射状的条纹间,线纹有时不连贯,有如许多小刻点。尾觉器距离很近。雄虫头冠高,唇盘和中唇融合,无侧唇。口针长19.1-26.0(21.8μm)。口针基球和杆部界限明显。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2.5-3.5(3.0μm)。侧带处有4条侧线,两边两条间有横纹,中间两条侧线间无横纹。二龄幼虫长387.6-483.3(423.2)μm。头冠高,唇盘和中唇融合成哑铃状。口针长13.0-16.8(15.1)μm。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2.1-3.7(2.5)μm。尾部渐细,尾尖钝圆。简阳根结线虫雌虫的主要酯酶带Rf=0.41、0.45和0.48。
  • 林晓民, 李振岐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65-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温室接种及在栽培草圃和野外进行调查,本研究证实我国小麦条锈菌禾草寄主共有11属62种,其中麦薲草(Elymus tangutorum (Nevski) Hand.-Mazz.)等22种禾草过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可作为该菌的寄主;另外还有16种禾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小麦条锈菌寄主。
    分小种接种的结果表明,同一禾草材料的感病性,因小种的不同而异;同一小种的致病性也因禾草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种但不同来源的禾草材料,对小麦条锈菌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
  • 研究简报
  • 狄原渤, 阿瑟. 凯尔曼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70-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各类选择性或鉴别性培养基发展很快,因为它不仅在分离、鉴定、诊断上提供了简单方法,而且用于生态、流行、侵染的研究,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病原细菌在自然界生活的了解。
  • 叶正凡, 毛治国, 谢桂香, 钟世芳, 熊力夫, 曾明新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71-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红锈藻病是造成茶树未老先衰,茶叶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我省茶区发生普遍,为害较重。该研究表明,此病病原藻为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一年中有两个传播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期喷洒TY杀菌剂,山苍乳油,百菌清,多菌灵,配合其它农艺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此病的为害。
  • 研究简报
  • 秦家忠, 陶家凤, 秦芸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76-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省天全县发生的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土传病毒病,作者曾以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SBWYMV)的暂名报道了一些研究结果,现经进一步探明该病毒粒体为线条状,在自然条件下除侵染小麦属的一些品种外,还侵染大麦属和黑麦属的一些品种,这些更接近已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特性,故现采用小麦黄花叶病名。
  • 张书绅, 章钰文, 袁文焕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77-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八倍体小偃麦具有偃麦草的抗锈、大穗、多花等优良性状,是小麦育种中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体细胞染色体组型的观察和比较推断八倍体的小偃麦品种远中5号比其变异系多一组来自天兰(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的特有的染色体组EE或FF。远中5号与其变异系之间对三种锈病的抗性差异表明:远中5号对条锈菌七个生理小种(条中22、23、25、26、27、28、29)和对秆锈菌六个生理小种(21C3、34、34C1、34C2、34C4、119)的抗病基因由来自天兰偃麦草的EE或FF染色体组所携带,而在AABBDD染色体组上存在着对叶锈菌四个生理小种(叶中3、4、20、38)的抗病基因。在EE或FF染色体组上也可能含有抗叶锈病的基因,至少由于EE或FF染色体组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远中5号对叶锈病的抗病性。
  • 褚菊征, T. W. Mew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81-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水稻品种各叶期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和强弱程度可分为四类:(1)全期抗病型;(2)全期中抗型;(3)苗感成株抗病型;和(4)全期感病型。可以看出,水稻品种除少数苗感成抗型外,其余三种抗性类型苗期与成株期的抗性反应是一致的。由于中抗、成抗和感病品种各叶期的抗性有随着叶位的升高而抗性增强的趋势,不同抗性品种在苗期阶段抗感对比均较成株期明显。因此,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采用苗期鉴定方法是可行的。影响水稻品种苗期抗性的因素是:苗龄(叶期)、观察时期、品种与菌株的组合等。
  • 程廉, 刘绍兴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87-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地区的苹果主要栽培品种都普遍带有苹果潜隐病毒,其带毒株率高达80-100%。1985-1988年在37±1℃的恒温下、热处理28天,对苹果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脱毒研究。目前,已培育出金冠、红星、红富士和秦冠的无毒母树。
  • 论文摘要
  • 张锦秀, 邢俊, 袁振五, 于彦一, 苏翻身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91-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措施中,起垄栽培和叶面喷施0.3%尿素+0.3% KH2PO4对茄子黄萎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中耕次数多发病重,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 研究简报
  • 刘志昕, 蔡祝南, 崔星明, 刘仪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92-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甜菜生产的问题。
  • 洪传学,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93-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植物病害流行结构分析入手,导出了以Logistic模式描述病害流行系统管理战略决策的数学模型:Z=In((1-X0)/X0)-r*t,并给出了相应的使用准则。初步试用的结果表明:它不仅十分简便和经济,而且是值得信赖的。
  • 卫扬斗, 朱振东, 周茂繁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297-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连体内含有大量异喹啉类生物碱,本文以采自湖北鄂西的黄连株体为材料,分离、提取并鉴定该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小蘗碱,体外试验证明,黄连生物碱粗提物具有广谱的抗植物病原菌特性,为植物的预成抗菌产物。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大小受环境酸碱度的调节,从而,阐明黄连白绢病菌在其致病过程中,非专化性草酸毒素的产生,间接地影响了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发生的专化性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论文摘要
  • 刘学敏, 李玉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302-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醉蝶(Cleome spinosa L.)因其花形独特,色泽鲜艳而倍受园林工作者的重视,近年被广泛用于庭园绿化美化中。醉蝶菌核病在世界上比较少见仅零星发生。罹病植株轻者凋萎,重者完全枯死而失去观赏价值,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新病害。前此国外仅在新南威尔士有过正式报道,国内未见报告。
  • 郑光宇, W. Kositratana, D. J. Gumpf, L. G. Weathers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303-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芋花叶病毒和豇豆花叶病毒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和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植物病毒的敏感性的研究。无论是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还是纯化的病毒,点免疫结合试验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在使用羟基吲(口乃木)磷酸盐和氮蓝四唑为碱性磷酸酶的底物时,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纯化的豇豆花叶病毒的可测感度为0.35ng,芋花叶病毒为0.83ng。对三种检测植物病毒的血清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点免疫结合试验的优点。
  • 研究简报
  • 董金琢,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307-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的叶部病害,它柄在侵染特点、发病规律及危害特性等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
  • 郑小波, 陆家云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309-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鸡今,有关我国东北地区疫病种的分布及疫病发生情况尚鲜有研究报道。戚佩坤等对吉林省疫病曾有过记载。
  • 徐作珽, 孙传宏, 张传模, 李林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 311-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瓜枯萎病是我省西瓜生产上重要病害,近年来危害严重,一般地块病株率20-30%,严重地块达80-100%,甚至绝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