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于昆诺阿藜(Chenopodium quinoa)、千日红(Gompherena globosa)及番杏(Tetragonia.expansa)上的病毒分离物,经PEG6000沉淀结合差速离心浓缩后,用Sepharose 4B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保持侵染活性的病毒纯化物;而且表明,用昆诺阿藜繁殖病毒,效果最优。紫外扫描测定,纯化病毒的最高吸收波长为258nm,最低吸收波长为244nm,A260/A280为1.515。分析超速离心测定,病毒粒体为单一沉降组分,S20.w约73S。SDS-PAGE结果表明,病毒衣壳蛋白亚基由一条分子量为27.88×103±2.99×103daltons的多肽组成。根据紫外吸收估计,病毒粒体中核酸含量约12-15%;RNaseA酶解及变性处理病毒核酸后琼脂糖变性电泳结果说明,病毒基因组为一条ssRNA。
根据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生化特性,初步确认为一种新的病毒分离物,并定名为中国水仙条纹病毒(Chinese Narcissus Strip Virus,ChNSV),其密码程式为R/1:*/12-15:S/S:S/*。
胡罗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 Dyc)在合成培养基MS中产生两种蛋白酶,但在无细胞滤液中测不到果胶裂解酶和果胶水解酶的活性。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这两种蛋白酶都是碱性蛋白酶,等电点分别为8.3和8.9。变性温度为49-50℃,对酸或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纯化的蛋白酶单独作用马铃薯块、能使其变软,切片观察表明细胞壁被明显降解。
通过滤膜结合法,将供体菌1830/pJB4J1::Tn5的转座子转入到野生型StEcc-12中,从2000个接合子中获得了11个缺少产蛋白酶能力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分泌性蛋白质等电聚焦图谱与野生型菌株明显不同,其中一个变突体蛋白酶带完全缺失,另外一个则出现8条新的蛋白带,其他5个属部分缺失。这些突变体对马铃薯块组织离析、腐烂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研究结果认为在由胡罗卜软腐欧氏杆菌引起的软腐病程中蛋白酶和果胶酶是协同作用的,果胶酶降解植物细胞间和胞壁中的果胶质,而蛋白酶则降解植物细胞壁和膜中的蛋白质。
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I…S),并根据单利式和复利式病害的流行特征,提出了以下二个模型:
(1) S=Smax/[1+a (1-I)b]
(2) S=Smax/[1+a ((1-I)/I)b]
这里,a、b均为大于零的常数,Smax为严重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1。
文中对单季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的多组I…S关系数据进行拟合,并与Gompertz衍生模型(王振中等,1987)作了比较,表明(2)式拟合效果最佳。
1986-1988年利用抗感品种混植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稻瘟病抑制作用显著,尤以对叶瘟效果最好(F=46.55,P<0.01)。与应发病值相比,其相对抑制效果:病叶率减少74.23%,病情指数降低85.30%。单植的病害日侵染速率(r)比混植高一倍以上。病情严重度与组合内抗感比例密切相关(r=0.951··)且呈幂函数关系:?=3.3918×7.4446x。(2)对稻纹枯病和稻白叶枯病均有一定效应,但不如稻瘟病显著。文中还对混植机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