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细菌性疫病是一种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新病害。主要症状有叶片角斑,嫩梢肿大和幼枝溃疡。从江苏一带分离获得的12个构树菌株和3个桑树对比菌株进行交互接种试验,发现构树菌株与桑树菌株之间不能交互侵染其寄主。细菌学特征和LOPAT试验及其它37项生理生化和营养特性试验表明,两种菌的表型特征基本相似,仅在7种化合物的利用上存在差异。两种菌的血清学反应无相关性。细胞全蛋白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也略有不同。试验结果证明,构树细菌性疫病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的一个新致病变种,定名为Pseudomonas syrzngae pv.broussonetiae pv.nov.
试验结果表明,本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 Simons)以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和冷藏室越冬,9月至翌年6月检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人工接种试验指出,不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但洋葱与大葱在伤口接种条件下病情较重。在自然条件下,大蒜的斑点型病状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为病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温度和7月中旬的降水量(r=0.69)。如果7月雨次多、雨时长,病情即极为严重,可导致蒜田绝收。化学防治试验结果,以腐霉利防效最佳。从7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13天喷药1次。喷药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室内人工接种测定了两种轮枝菌3个菌株对15种豆科牧草的致病性,一个菌株是来自加拿大感病苜蓿上的Verticillium albo-atrum(Vaa),两个V.dahliae菌株中,Vd来自加拿大感病的马铃薯,CVd来自中国的沙打旺。两次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15种豆科牧草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致病力。沙打旺、鹰嘴黄芪、紫花苜蓿、百脉根、埃及三叶草对3个菌株均感病,每次试验病株率都在50%以上。箭叶三叶草表现中等抗病,而白花草木樨、毛荚野豌豆、长柔毛野豌豆、波斯三叶草、杂三叶草、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等7种对3个菌株都表现抗病。红豆草对Vaa和CVd两个菌株感病,但抗Vd。山黛豆感染CVd,但抗Vaa和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