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6-09-10
  

  • 全选
    |
  •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193-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品种的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久抗病性指的是基因型,抗病性持久度是表现型。表现持久的,可能是但未必是持久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表现也因环境条件和背景系统而异。初步研制成一个抗病性持久度估测模型DRES。模拟研究表明:背景系统、品种面积比例、流行速率和新小种初始频率对抗病性持久度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些因素的种种组合下,抗病性持久度在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对差异仍然基本不变。利用DRES可以由品种的小种抗性谱(以各小种寄生适合度fj示)推知其种种条件下的抗病性持久度表现。DRES可用于不同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比较和其它研究。
  • 研究简报
  • 程爱丽, 唐文华, 王益民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04-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上一大病害,目前主要靠施用井冈霉素来进行防治,但有迹象表明,病原菌似有抗药性变异出现。因此亟需一种无污染的替代药剂,以便交互使用,防止抗药性的发展。
  • 朴春根, 唐文华, 曾士迈, 孟安明, 冯继东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05-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用45个随机引物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6个生理小种(CYR17,SU11,CYR23,CYR28,CYR29和CYR30)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10个适宜引物具有鉴别作用,共扩增出89条RAPD图带,多态性为73%。自CYR23、CYR28和CYR29三个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特征性RAPD图带。根据RAPD分析结果,将这一结果与6个小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性的聚类分析作了比较。可将供试小种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CYR17、SU11和CYR23,其中前两者的相似性最大;CYR28和CYR29也较相近,属于第二组;新小种CYR30与其它小种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 刘波, 苗容, D. W. Hollomon, I. Wheeler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1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田间抗性监测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新型的抗性菌株,这类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Phenylcarbamate(乙霉威)及三唑类(三唑醇)表现多重抗性,先前发现的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均是在β-维管蛋白基因的198位点出现等位基因的突变,而新发现的菌株则仅在200位点(TTC)由苯并氨酸转变成赖氨酸(TAC)而导致对3种药剂的抗性。温室试验证明,这类菌株的致病性和野生敏感菌的致病性几乎一致,说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 研究简报
  • 洪北边, 楼云芬, 吕文明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15-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云纹叶枯病(Guignardia camelliae,无性时代为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在我国各产茶省(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有过报导,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研究报导甚少,本文简要报道30份茶种质资源抗茶云纹叶枯病的鉴定试验研究结果。
  • 范军, 彭友良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17-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48小时后的水稻叶片中,检测出了特异性诱导的抗菌性物质RF2及P2。经过氯仿-甲醇-水的混合溶剂抽提、两次硅胶吸附柱层析、正相及反相高压液相色谱等步骤纯化了P2。纯化的P2在苯-乙酸乙酯(31)和氯仿-乙醇(973)中的TLC迁移率分别为0.35和0.86,并在200~300nm紫外范围有两个吸收峰,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22nm。该物质对稻瘟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水稻植保素。
  • 研究简报
  • 杨莉莉, 彭日荷, 于嘉林, 刘仪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2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是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真菌介体,属持久性传毒关系。BNYVV引起甜菜丛根病,是世界范围分布的主要甜菜病害,在我国各甜菜产区也广泛流行并严重危害。
  • 章正, 杨维长, 王学令, 崔铁军, 魏亚东, 罗加风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23-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hyoscyami de Bary f.sp.tabacina(Adam) Skalicky]是危害烟草的毁灭性病害。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烟草霜霉病在世界各不同地理气候区域的流行和高度适应性,是对我国烟草生产的极大威胁。1992年以来,烟草霜霉病成为我国一类检疫性病害,迄今,有关烟草霜霉病的大量研究,多集中于病原孢囊孢子,而对病原卵孢子的研究报道则甚少。由于病原卵孢子所具有的特殊抗逆性以及其在远地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在进口烟叶中急需研究解决一种有效可行的检验方法。传统的用乳酸酚透明烟叶组织检查卵孢子方法的最大缺点是破坏了卵孢子活性,影响检验结果的判定。本文报道了根据卵孢子存在于叶组织内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比较从叶组织内分离和提取卵孢子的效果,从而寻求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烟草霜霉病卵孢子检验方法。
  • 徐均焕, 盛方镜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31-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A蛋白免疫电镜技术对几种蔬菜作物的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R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检测比常规的电镜负染技术至少要灵敏近10,000倍,比普通的免疫电镜技术要灵敏10~100倍,抗血清浓度稀释至400,000倍,病毒粗提液稀释到1,000,000倍或病毒提纯液浓度为2.5×10-7 mg/ml时均能观察到病毒粒子。同时由于抗体分子能特异性地结合到病毒粒子表面,能够很容易地区分不同的病毒种类。
    应用此项技术作者检测了杭州地区几种常见的蔬菜病毒病,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蕃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satsai Mao),雪里(Brassicajuncea var.multiceps Tsen et Lee)等作物发病期的叶或果的浸提液用A蛋白免疫电镜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在大白菜,番茄等病株上检测到较多的病毒粒子,且大多能被RMV抗血清修饰,同时在番茄病株检测到的少量病毒粒子亦能被TMV抗血清修饰,而榨菜及雪里等病株上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很少能被RMV及TMV抗血清所修饰,另外,病毒粒子的含量以番茄病果中为最高,要比其它几种蔬菜作物叶子中高约10~30倍。
  • 李国庆, 王道本, 黄鸿章, 周启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37-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一茄子田采集的菌核样品中分离得到21个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单菌核分离物。通过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菌核产量及菌核在PDA平板上的萌发特性等将其分成3种类型,记为A、B、C,各包含5、7、9个菌株。A型和B型菌株为正常菌株,而C型菌株为异常菌株,生长慢且呈扇形扩展。对代表性菌株转代培养物及菌核后代的培养特性比较结果说明它们的分化特性是稳定的。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参比菌株Cor-6的致病性最强,A型菌株Ep-1PB和B型菌株Ep-1次之,C型菌株Ep-1PD最弱。3类菌株菌核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带没有明显的差异。
  • 田亚南, 柯穗, 柯冲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43-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柑桔黄龙病病原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CR技术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田间和温室内罹病的柑桔、长春花以及带菌柑桔木虱样本中的柑桔黄龙病病原(BLO),而健康植株和柑桔木虱样本则呈阴性反应。采用的PCR引物(Primers)是根据柑桔黄龙病病原亚洲株系的DNA序列(In-2.6,基因库号码:M9491)设计的。应用竞争性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能测定病原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该技术关键在于:病原DNA和浓度系列稀释后的竞争物DNA,在同一试管中进行DNA扩增反应时,共用相同的引物。由于彼此互相竞争反应引物的结果,病原的PCR产物和竞争物的PCR产物在数量上呈反向线性相关。因竞争物的浓度为已知,便可从线性关系中推算出病原的含量。
  • 何放亭, 武红巾, 陈子文, 戴群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51-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密西根翠菊黄化病MLO 16S rDNA序列为依据,参照有关引物序列,改进合成寡核苷酸R1和L1作为引物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甘薯丛枝病(SPWB),泡桐丛枝病(PWB),枣疯病(JWB)和枣疯病长春花(JPWB)罹病植株中提取的DNA为模板,扩增出了1.2 Kb的MLO 16S rDNA片段。该方法所需罹病植株的总DNA量分别为:甘薯丛枝病2×10-2 ng/μl,泡桐丛枝病0.4×10-2 ng/μl,枣疯病0.8×10-2 ng/μl,感染枣疯病的长春花0.3×10-3 ng/μl。对1.2kb 16S r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首次确证枣疯病的罹病植株中存在枣疯病MLO和泡桐丛枝病MLO混合侵染的现象。
  • 研究简报
  • 陈志杰, 仵光俊, 张淑莲, 张美荣, 吴云峰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56-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辣椒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且为害严重的病害。由于花叶病的普遍发生,造成辣椒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给辣椒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 唐友林, 周玉婵, 周永成, 谭兴杰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57-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阻测定法研究了黑心病对采后菠萝果肉组织电阻值的影响,发现黑心病果实的果肉组织电阻值小于健康果实的果肉组织。有黑心病的菠萝其果肉组织电阻值的减少随着病害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应用电阻测定法能够测出一个完整的、带有黑心病的采后菠萝果实内部果肉组织电阻值的这种减少。因此,电阻测定法是一个迅速的、灵敏的和简便的采后菠萝黑心病病果的诊断方法。
  • 研究简报
  • 周凤珍, 康国斌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61-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侵染所致。该病是西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 周而勋, 王克荣, 陆家云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63-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毒力、含或不含dsRNA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后代,可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菌落类型,菌落白色的单孢菌株,可继续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类型的后代,桔黄色的单孢菌株保持稳定,不再发生分化。不含dsRNA的菌株,未见培养性状发生分化。对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第2代两种类型的单孢菌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dsRNA检测,桔黄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水平达到或接近强毒力菌株的水平,不含dsRNA;而白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很弱,且都含有dsRNA。对不同毒力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孵育12h后,即有部分菌株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强毒力菌株孢子的萌发最早,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孢子萌发较迟;孵育24h后,各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差异已不太明显,但芽管的分枝程度有较大差异,强毒力菌株的芽管(菌丝)大量分枝,初步形成菌丝丛,而弱毒力菌株,不论是否含有dsRNA,芽管的分枝程度均较低。
  • 蒋继志, 道家纪志, 郑小波, 陆家云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69-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素膜置于不同植物组织表面,在膜上接种致病疫霉游动孢子,观察游动孢子的静止、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入。发现不同植物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静止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对游动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入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马铃薯块茎和叶片对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日本桔果实等只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附着胞形成、侵入无明显影响;而洋葱鳞茎和葱茎,即使在有马铃薯组织存在下也明显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纤维素膜技术是研究致病疫霉侵入前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 研究简报
  • 梁继农, 朱华, 俞荣林, 郭网红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76-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8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徐州、淮阴、盐城、南通、扬州等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出现的黄枯叶现象相当普遍,90年后发生更趋严重。1992、1994年有些市(县)较大面积发生。
  • 文冰, 郑耘, 刘彩玲, 陈伟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77-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霉(Saprolegnia)的分离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筛选出大麻籽、油菜籽、红花籽、苍蝇、蚜虫、小麦粒、玉米片、茶叶、葵花仁9种材料作为诱发水霉菌的诱饵。其中油菜籽能防止腐霉菌(Pythium)污染,是初步纯化菌种、排除杂菌的适宜饵料。同时发现控制温度能使水霉在最短时间内分别产生无性或有性繁殖。在水培条件下,25℃左右适合菌丝及无性器官的发育,有性器官却不能产生,而只有在15~17℃条件下才能使水霉很快进入有性生殖阶段;在加入200mg/L链霉素的CMA培养基上促发有性阶段则需要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方能缩短培养时间。
  • 吴献忠, 李凤玲, 王月福, 孟昭礼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81-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省是我国产棉大省之一,棉花黄萎病是山东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防治。近几年来,由于品种缺乏抗性,病菌致病性变异和适宜的发病条件,致使棉花黄萎病不断发展蔓延,1993年达到发病高峰。
  • 谢辉, 冯志新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3): 283-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异头丝尾垫刃线虫新种(Filenchus heterocephalus n.sp.)和香港丝尾垫刃线虫新种(Filenchus hongkongensis n.sp.)。前者采集于香港大龙农场的茄子(Solanum melongena)根围土壤,其主要鉴别特征是侧区有2条侧线、头部背腹面缢缩、口针小、角质层环细。此新种在头部和尾部等特征上区别于近似种新矮丝尾垫刃线虫(F.neonanus Raski&Geraert,1987)、差异丝尾垫刃线虫(F.discrepans(Andrassy,1954) Raski&Geraert,1986)、海伦丝尾垫刃线虫(F.helenae(Szczygiel,1969) Raski&Geraert,1987)和兼性丝尾垫刃线虫(F.facultativus(Szczygiel,1970) Raski&Geraert,1987)。后者采集于香港锦田的蕹菜(Ipomoea aquatica)根际土壤,其主要鉴别特征是侧区有2条侧线、体环较粗、雄虫抱片小,此新种与近似种大侧器丝尾垫刃线虫(F.macramphis(Siddiqi&Lal,1992) Xie&Feng,1994)在侧器口、体长和抱片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与近似种异头丝尾垫刃线虫新种在头部、体环和食道等特征上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