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6-10
  

  • 全选
    |
  • 张德水, 陈受宜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97-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长期并存,相互适应,相互选择乃至协同进化,使得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物的致病性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指出在中国植物病理学及其相关文献中,一些中文译名的确切意义及其正确的选用似乎有商榷的必要。本文特别指出一些名词的译法和它们的确切涵义以及个别词的错译。有些是文义不够确切,有些是两种不同的译法。这些词在本文提出的有如下述:机理、机制、真菌、菌物、传染、侵染、感染、侵染循环、生活史、寄主、宿主、核苷、核甙、病毒、毒素、支原体、类菌原体、植原体、相克性、协生性、粒子、立体、衣壳、蓝绿藻、蓝细菌或绿细菌。
  • 万永芳, 颜济, 杨俊良, 刘法圈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单花和多花注射接种法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16个属80个种276份材料进行了抗赤霉病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属种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鹅观草属(Roegneria)既高抗侵入又高抗扩展,在16个属中抗病性最强;披碱草属(Elymus)、仲彬草属(Kengyilia)和冰草属(Agropyron)大多数居群中抗侵入且高抗扩展;偃麦草属(Elytrigia)、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和大麦属(Hordeum)的多年生野生种虽不抗侵入但高抗扩展;山羊草属(Aegilops)、毛节草属(Crithopsis)、旱麦草属(Eremopyrum)、异型花属(Heteranthelium)、带芒草属(Taeniatherum)、无芒草属(Henrardia)和簇毛麦属(Haynaldia)的H.villosa及大麦属(Hordeum)的一年生野生种对赤霉病的两种抗性均属于高感类型。
  • 辛相启, 李长松, 杨崇良, 尚佑芬, 赵玖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1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薯由于甘薯病毒的普遍存在而造成大幅度减产。甘薯病毒种类复杂,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
  • 陈利锋, 叶茂炳, 陈永幸, 徐朗莱, 徐雍皋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程度抗感赤霉病的4个冬小麦品种用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JF-12菌株的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2~22天测定寄主组织内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量、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AsA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的感病或中感品种穗组织内较不接种的对照有明显的AsA积累,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而抗病品种接种前后AsA量无明显差异,AsA氧化酶及AsA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强。另外,适当浓度的AsA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病菌菌丝的生长及病菌体内的AsA水平无明显影响。作者对AsA与小麦抗/感赤霉病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AsA与植物的感病性有关。
  • 俞孕珍, 刘建华, 王军利, 曹远银, 杨家书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19-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稻田土和病稻苗上分离的Fusarium equiseti,F.oxysporum,F.graminearumRhizoctoniasolani,接种在免疫育苗法和普通旱育苗法培育的秧苗上。免疫育苗的秧苗提高抗病力95.5%~97.8%。测定其秧苗接种病原菌后防御酶系的动态表明:1.过氧化物酶活性峰比对照提前36 h,且峰值高;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峰比对照提前4 h;3.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比对照高1倍多。同时免疫育苗秧苗新陈代谢旺盛、生理活性高。表现在:1.叶片叶绿素含量高(3.12 mg/ml)、光合作用强度大(887mol O2/g.h),因而干物质积累多;2.根系发达,单株根数比普通旱育秧苗多3.9条/株;3.根系色白有弹性,活力强,对α-萘胺氧化力达60μg/g.h,提高30%;4.束缚水含量达64.89%,显著高于普通旱育苗;5.根冠比比普通旱育苗高28%。
  • 郭子彪, 盖钧镒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江苏株系Sa、Sg的大豆植株上取上位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株系对愈伤组织产生及芽与根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其形态特点在接种与未接种间无明显差异;接种Sa的其芽分化率低于未接种的,但接种Sg的其芽分化率反略高于未接种Sg的;接种Sa、Sg后,根的发生能力减弱,但对抗病品种的影响小于感病品种。
  • 李长松, 赵玖华, 杨崇良, 尚佑芬, 罗瑞梧, 辛相启, 邢邯, 赵经荣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50个大豆品种中选择对J5菌株抗感不同的6个大豆品种861387-10、鲁豆4号、8205、RN-9、861033和北京黑豆作为鉴别寄主,根据采自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的37个大豆根腐病(Fusarium solani)主要致病菌在6个大豆品种上的反应,其致病菌可初步分为10个致病类型。
  • 蒋细良, 谢德龄, 倪楚芳, 朱昌雄, 宋培国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3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中生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丝状真菌的抗生作用。结果表明,中生菌素是一种抗菌谱比较广的农用抗生素。其对菌体细胞膜无明显的影响。100 ppm时引起部分菌体原生质凝聚。同位素标记前体物掺入实验表明,中生菌素15.6 ppm对白菜软腐病菌DNA、RNA的合成影响很小,但强烈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用化学测定法分析了中生菌素对枯草杆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得到了和前体物掺入法相似的结果。说明了中生菌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 赵友福, 魏亚东, 高崇省, 赵龙章, 黄国明, 黄庆林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39-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美国Biolog公司生产的MicroStationTM V3.5系统对我国一类危险性病害菜豆萎蔫病菌及其相关菌进行了快速鉴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国家和寄主的24株菜豆萎蔫病菌及其相关致病变种,23株准确鉴定至种水平,其中13株鉴定至致病变种水平,种水平的鉴定准确率为95.8%,另外1株至属水平。同时2株苜蓿萎蔫病菌和2株番茄溃疡病菌均鉴定至致病变种水平。经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对格兰氏阳性植病细菌在属、种水平的分类。本研究是首次使用该系统对格兰氏阳性植病细菌进行鉴定研究,试验证明Biolog鉴定系统用于快速鉴定菜豆萎蔫病菌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且由于其标准化程度高、快速准确,符合我国口岸植物检疫的要求。
  • 王金友, 李美娜, 齐永安, 王春田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苹果树不同枝龄的树皮切片,发现未曾形成落皮层的部位树皮韧皮纤维束的层数和枝龄是一致的,为观察树皮组织结构变化,提供了发育解剖学依据。探明在树皮衰老过程中,新周皮下面树皮组织中韧皮射线外端开始弯曲和结构消失的年份与树体发生腐烂病的轻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经统计分析,提出了"壮树"的初步标准,经检查验证,结果一致。试验证明,对衰老部位的树皮人为更新,可取得防病保树的效果。
  • 特邀专题评述
  • 何胜强, 戚佩坤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49-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pH、光照、维生素对芒果疮痂病菌(Sphaceloma mangiferae Bit.&Jenk.)孢子萌发、营养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在14种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对产孢量作了比较,还对湿度和营养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做了试验。湿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28℃;pH值范围为3~9,最佳pH 5;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连续黑光灯光照促进萌发;1%的葡萄糖液在28℃或33℃下明显增加了萌发率。该菌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7℃,22℃~33℃生长良好,最适为28℃,与Bitancourt的报道基本相似;pH值范围为2~11,最佳为pH 5;黑光灯连续光照有利生长,VB2、VB6及V A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在试验的培养基中PDA是生长最好的。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8℃;pH值范围为5~9,最佳为pH 7;光暗12 h交替处理比连续光照更利于产孢;VB1及VA可促进产孢,但只有VA (50μg/L)既促进生长,又促进产孢;所试验的培养基中以PDA+牛肉浸膏及PDA的产孢量最多,胡萝卜块是固体培养基中较理想的。

  • 冉莹青, 利容千, 王建波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56-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莽草酸途径是植物形成抗性物质的途径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这条代谢途径上的定速酶。
  • 蒋跃明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蕉果皮组织可溶性糖随着香蕉采后后熟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但当果实出现明显病症时含量略有下降。多巴胺在香蕉采收时含量较高,但随着炭疽病发生明显下降。外源多巴胺在抑制芭蕉炭疽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果实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对"黑油身"和"63-1"两个抗性不同的品种分析表明,前者多巴胺含量较高、可溶性糖较低,与其较强的抗病性相一致。本文还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与酚类和糖类物质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 特邀专题评述
  • 李树正, 岳东霞, 刘准, 张素华, 张志铭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61-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培养滤液中存有抗菌活性物质。采用改进Bartels-keith方法对该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并进行抗菌活性跟踪。对纯品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及1H-NMR、13CNMR、1H,1H-COSY及DEPT光谱解析,证明该物质为交链孢酸(Alternaric acid)。离体试验结果表明,0.1μ g/ml交链孢酸对Botrytis cinerea,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4.3%和73.6%。M.I.C值≤ 100μg/ml。500μ g/ml交链孢酸对B.cinerea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但可明显抑制孢子萌发后芽管的伸长,≥ 10μ g/m l时可完全抑制S.sclerotiorum菌核萌发。活体试验表明,500μg/ml交链孢酸对黄瓜灰霉病和油菜菌核防治效果分别为82.7%和83.3%。

  • 董金皋, 樊慕贞, 杨英茹, 闫淑娟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6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不同种和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不同菌系的10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F-PAGE)和TL紫外扫描分析。试验发现,链格孢菌种间酯酶同工酶的扫描结果差异比种内菌株间要大;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芸苔链格孢菌的酯酶同工酶扫描结果表明,白帮菌系和青帮菌系间的差异大于各菌系内菌株的差异,说明白菜青帮菌系内和白帮菌系内各菌株间各自的同源性较近。可见,IF-PAGE技术可用来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小种和菌系,也可用来研究病原菌的致病遗传机理。
  • 王宗华, 唐景章, 吴石金, 巫靖辉, 张居念, 王宝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74-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g.) Paxex Paxet Hoffm,为石竹科宿根性草本药用植物。
  • 特邀专题评述
  • 赵曰丰, 李晓明, 侯玉兵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75-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参红皮病根部和健参根体内多种有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病参根比健参根体内的总皂甙、淀粉、总糖含量减少,而还原糖、果胶质含量增加。所测病根体内17种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健根减少。病根无机元素Fe、Al、Mn的含量比健根显著增加而导致参根质量下降。红皮病的危害主要是降低人参产品的质量。严重度Ⅱ级以上的病参,使鲜参、红参的商品等级下降2~3级,其内在质量也显著降低。

  • 马淑梅, 李宝英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0-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灰斑病病原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能分化出许多生理小种,美国的Athow 1952年首次报道了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的生理分化现象。
  • 胡景江, 朱玮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1-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及其菌丝体提取物都能诱导杨树几丁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积累,但在诱导的速度和强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抗病品种毛白杨这两种酶不仅积累的速度快,而且幅度也远大于感病品种北京杨。在D.gregaria感染实验中,毛白杨几丁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分别是北京杨的4.7倍和3倍;在菌丝体提取物的诱导实验中,毛白杨这两种酶升高的幅度分别是北京杨的4.5倍和2.7倍。因此可以认为几丁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其防卫系统的要素之一。
  • 朴春根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6-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RAPD技术对生产上有代表性、而在毒性进化关系上可能较远和较近的6个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进行了致病性的聚类分析,对以病叶作为小种RAPD分析材料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索,并对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的近等基因系作了RAPD分析。
  • 邱德文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7-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全国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征集的600个10大类型新结构化合物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物活性测试,利用计算机在CW系统软件下建立了《新型抗烟草花叶病毒化合物结构与活性数据库》。
  • 特邀专题评述
  • 李华平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7-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广东省和美国夏威夷香蕉主产区首次发现了侵染香蕉的黄瓜花叶病毒的5个株系。
  • 李国庆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8-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研究了引起多种经济作物菌核病的病原——核盘菌在培养特性及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多样性。
  • 周永力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89-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真菌是指产生分生孢子器的一大类半知菌。
  • 赵廷昌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90-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对烟草不致病的植物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小种3号菌系构建总体DN A基因文库。
  • 周益林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91-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首次采用小麦白粉病菌的一个白色菌株,以其菌落纯白色作为形态标记、对白粉病菌毒性与寄主抗性群体互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多小种——多品种群体互作模型,目的在于预测病原菌小种或毒性的消长,为抗病育种和病害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 谢响明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2): 192-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Ⅰ株系Fny-CMV RNA2的1209~1626核苷酸片段和亚组Ⅱ株系Ls-CM VRNA2的2002~2433核苷酸片段的cDNA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