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12-10
  

  • 全选
    |
  • 李健强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28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白粉病菌(Eyrisphe garminis f.sp.tritici)过去一般年份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等山区发生侵染和危害。
  • 朱文华, 张庆勤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293-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氮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特别是具有Pm8抗性基因品种
  • 朱文华, 任明见, 徐如宏, 张庆勤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296-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的大面积种植抗性很快丧失之后,白粉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
  • 史建荣, 王裕中, 何晨阳, 王金生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298-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白粉病是贵州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 李大伟, 韩成贵, 邢恰明, 田兆丰, 于嘉林, 蔡祝南, 刘仪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03-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毒素,包括DON、DAS和T-2毒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这类毒素不仅加强病菌的为害程度,而且人畜食用罹病谷物及其制成品易造成中毒。近年来,单端孢霉烯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及其基因克隆,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毒素作为选择压鉴定小麦抗病性和筛选抗病突变体均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张定法, 徐瑞富, 张希福, 娄国强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07-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WSSMV)的特异性序列为引物,逆转录-PCR方法并配合免疫电镜观察,对采自我国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江苏5省9个县、市的27份感病田小麦样品进行检测。除2份样品未检测到病毒外,其余25份样品均为小麦黄花叶病毒所侵染,没有发现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由此表明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淮河及渭河流域严重危害小麦的真菌传线状病毒应主要为小麦黄花叶病毒。
  • 郑经武, 程瑚瑞,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09-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弯抱霉叶斑病菌(Cuvrularia luanat(walk) Bode),近年来在河南对玉米的为害日趋严重,常导致叶片枯焦。
  • 邵敏, 王金生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15-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自山西太谷及安徽固镇小麦上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对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国际鉴别寄主A组内11个品种具有相同的反应型——除对小麦品种Capa有毒性外,对大麦四个品种(Emir,Ortolan,Siri和Morocco)、燕麦四个品种(Sun Ⅱ,Pusa hybrid bsl,Silva和A.stezilis I.76)以及小麦其它两个品种(Loros和Iskamish-k-2-Light)等均无毒性,与目前世界上已正式命名的13个致病型不同,而与瑞典的Knislingc和Ringaascn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的致病型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瑞典的两群体对Morocco有毒性,而太谷和固镇两群体对Morocco无毒性。
  • 王疏, 白元俊, 周永力, 姚健民, 白金铠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21-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稻白叶枯病菌培养滤液中提取到毒素。菌体培养滤液和毒素对抗、感水稻品种的作用不一致,培养滤液中可能含有激发子。毒素稀释液抑制水稻出苗,引起水稻幼苗萎蔫和烟草坏死反应。该毒素薄层层析显示含有七种组分,野生菌与毒性基因突变体毒素组分大体相同,但含量有明显差异。不同小种间的毒素产量有区别,组分区别不大。
  • 杜新法, 孙漱沅, 陶荣祥, 孙国昌, 张志明, 郑重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27-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发现的稻曲病菌白化菌株其分生孢子座白色,厚垣孢子表面光滑,大小为3.5-6.0×3.5-6.8μm。在麦芽糖-稻芽浸渍液中可产生较多的分生孢子。pH值为6时生长最好。普通培养基中加入几种供试碳源和氮源均有利于菌落生长,以蔗糖为碳源,浓度为2%或以L-天门冬酰胺为氮源浓度为0.2%~0.3%时时其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培养过程中可产生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的毒素,而固体培养时产毒能力高于液体培养。白化菌株回接到水稻上可重新产生白色稻曲球。该菌和稻曲病菌的酯酶同功酶和RAPD扩增谱带明显不同。可见白化菌株具有独立于稻曲病菌的新的分类地位。
  • 钱汉良, 陈其志, 张冀, 陈永坚, 杨定兵, 肖炎农, 彭国雄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3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稻和稻田周围常见的10种杂草上来集梨孢属菌株,以涂沫法作交互接种,分离自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的梨孢菌与分离自水稻的梨孢菌可以交叉侵染其寄主,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与稻梨孢菌不能交互侵染;自然诱发条件下来自牛筋草和狗尾草的梨孢菌与来自水稻的梨孢菌对其寄主同样发生交叉侵染。直接从杂草寄主上分离的梨孢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较弱,接种到水稻感病品种发病后再分离的菌株,对水稻致病性增强,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断稻瘟病区稻田周围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等杂草寄主上的梨孢菌在稻瘟病菌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具有作用。
  • 查冬兴, 唐纪良, 马庆生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38-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2~1994年采用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方法,测定108个以江汉稻区为主的湖北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珠,在5个中国鉴别品种(IR26、爪哇14、南粳15、特特普和金则30)成株上的抗感反应,将病菌划分为O、Ⅰ、Ⅱ、Ⅲ、Ⅳ致病型。Ⅳ型菌31个,占参试菌株的28.7%,占采样县(市)的61.1%,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是江汉稻区流行的优势致病型,其次是Ⅲ、Ⅱ型菌。此结果与1989~1991年测定湖北省白叶枯病致病型结果基本一致,流行优势致病型仍是Ⅳ型,但致病力指数由1989~1991年的72.3下降至59.3,菌株毒力有所减弱。白叶枯病是江汉稻区水稻生产的潜在威胁,而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不抗IV型菌,所以今后在育种过程中,要多考虑转育含Xa-4基因品种。在白叶枯病疫区建议种植抗性稳定的扬辐籼2号、扬稻4号、秀水664、威优64等品种。
  • 马忠华, 周明国, 叶钟音,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39-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原菌与寄生植物相互作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两者很多因子的相互作用。
  • 李重九, 侯玉霞, 王蔚霞, 费菁, 马立新, 蔡祝南, 刘仪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43-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氧自由基(O2·-)清除剂甘露醇和抗坏血酸在离体条件下对稻瘟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它们施用到水稻上后却会加重稻瘟病的发生。O2·-清除剂对烯丙异表现拮抗作用。经烯丙异处理的水稻幼苗接种稻瘟菌后能刺激O2·-的产生。外源H2O2和超氧自由基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细胞有直接毒害。本研究表明:烯丙异刺激水稻体内产生的O2·-在药剂诱导水稻对稻瘟病抗性反应中发挥作用。
  • 徐建华, 王建波, 利容千, 苗琛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49-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病毒RNA (TMV RNA),寄主mRNA (烟草mRNA)及植物核糖体,建立了离体核酸核糖体反应体系及分析监测方法。测定了TMV RNA,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饱含量及竞争系数。将此体系用于筛选植物病毒病选择性治疗药剂,并用原生质体,整株植物进行生测,检测离体筛选结果,测定了分子结构不同的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性常数,分析了离体试验,原生质体试验及整株试验中的药物筛选阈值。
  • 徐平东, 李梅, 林奇英,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53-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枯萎病菌侵入黄瓜不同抗性品种的途径,以及黄瓜受侵染根部维管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生孢子在幼根表皮上萌发产生菌丝,通过胞间层侵入表皮细胞,之后菌丝继续向内部生长,穿过皮层组织进入导管。受侵染的导管内相继出现壁覆盖物、侵填体及褐色物。抗病品种的壁覆盖物比感病品种的厚:侵填体由受侵染导管旁边的薄壁细胞产生,一个细胞可产生多个侵填体,并在侵填体中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感病品种中的侵填体发育不充分,抗病品种中的侵填体能完全堵塞导管;谒色物在感病、抗病品种中均能完全堵塞导管,对菌丝的侵入构成了较强的机械障碍。
  • 胡先奇, 杨艳丽, 喻盛甫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6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寄主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将我国分离的1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及4个标准毒株(Fny、Lny,M和WL)区分为两个亚组。14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Fny、M属亚组IDTL血清组,2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Lny、WL属亚组ⅡToRS血清组。选用9科23种(或品种)植物进行寄主反应测定,发现茄科的心叶烟(N.glutinosa)、普通烟(N.tabacum cv.Xainthi-NC)及葫芦科的西葫芦(Cucurbita pepo)能将两亚组分离物区分开。采用法国和美国提供的8个单克隆抗体进行单、多克隆抗体夹心ELISA测定,能区分两亚组的分离物,首次证实在我国存在两个亚组的CMV分离物。
  • 周长河, 邓秀新, Grosser J. W.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61-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1945]是我国的名贵药材之一,与三七有关的各种病害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根结线虫危害三七,引起三七根结线虫病尚未见报道。
  • 陈国庆, 王洪祥, 严森祥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65-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叶片接种法和枝条接种法对25个柑桔种类体细胞杂种或品种进行了抗脚腐病鉴定,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中枳+酸橙、枳+甜橙为高抗类型;酸橙+兰普来檬、枳+印度酸桔;蚝壳刺+哈姆甜橙、酸橙+澳洲指桔为抗性;酸橙+印度酸桔为中抗。建立了叶片接种法的抗病性分级标准。初步分析了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性规律。
  • 林福呈, 陈卫良, 许建平, 龚鸿飞, 葛起新, 李德葆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69-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从摩洛哥引进的脐血橙田间植株的新梢嫩叶上观察到褪绿环斑和污斑,褪绿斑驳,叶背有边缘凹刻的圆形或近圆形环,以及脉明和叶脉环阻等症状。通过向Madam Vinous甜橙、邓肯葡萄柚等柑桔类指示植物的嫁接接种;用钝刀醮取汁液切割指示植物墨西哥来檬和埃特洛香的茎部进行机械传播;以及汁液磨擦接种草本指示植物昆诺藜等方法,鉴定到柑桔环斑病毒(citrus ringspot virus,CRSV)。嫁接接种的柑桔类指示植物上的症状包括新梢休克、新叶脱落,新叶表现褪绿环斑和污斑以及斑驳,脉明和叶脉环阻等;机械接种的柑桔类指示植物表现新叶的褪绿环斑症状;昆诺藜在接种后4~6d于接种叶上产生褪绿至坏死的局部枯斑,但无系统感染的症状出现。取表现症状的柑桔类指示植物和昆诺藜的叶片作接种源,汁液磨擦接种回接至昆诺藜,再现了同样的症状。
  • 王冬梅, 王智忻, 刘娟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27(4): 376-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11种培养基,即CMA,TSA,PDA,PSA,NA,KMB,WSA,WA,OMA,VDYA和DPYA,在培养皿平板上,28℃培养下,测定它们对西瓜枯萎病菌拮抗细菌筛选能力。由西瓜皮提取汁,蔗糖,溴麝香草酚蓝和琼脂配制成的WSA培养基在4d内可清晰地分辨出拮抗细菌,TSA培养基广泛地用于测定来自作物根部对根部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但与WSA培养基比较,在其上细菌和真菌生长较弱,较不明显,因而只能较低水平地检测出拮抗细菌。在CMA和WA培养基上,细菌生长最慢,有些种类的细菌甚至在WA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PDA,PSA和OMA培养基上FON菌落生长很快,因而不能检出抑制区域,而在NA、PDA和KMB培养基上某些细菌菌落生长很快,甚至与FON菌落相重叠,故不能出现抑菌圈,在VDYA和DPYA上FON和某些细菌生长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