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3-10
  

  • 全选
    |
  • 郑经武, 李德葆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线虫系农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生物之一,同一类群的线虫种间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种内群体因生态条件的差异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同一种线虫因生理小种或致病型的差异对特定作物品种的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采取可靠的分类鉴定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定和鉴别植物线虫的种、生理小种或致病型是植物线虫病害防治的基础。
  • 王宗华, 鲁国东, 谢联辉, 单卫星, 李振歧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植物病原真菌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古罗马人崇拜锈神Robigus,以祈祷麦子免受锈病之灾;马铃薯晚疫病引起19世纪欧洲大灾荒,以致1500万人饿死和大量人口移居北美;1970年玉米小斑病造成美国1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
  • 王琦, 王慧敏, 于嘉林, 刘仪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甜菜多粘菌(P.betae)体内以及侵染甜菜后根细胞内的类细菌(BLOs)研究,发现P.betae与其侵染后的根细胞内的BLOs有一定关系。P.betae体内以及根细胞内BLOs形态多样,以杆状为主。根细胞内BLOs直径为225~800 nm,主要分布在表皮和皮层细胞,P.betae体内的BLOs直径为202~707 nm。P.betae侵染早期根细胞内未发现BLOs的存在,随着P.betae侵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朱建祥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的无毒和有毒菌株,以3种接种顺序:1.先接无毒菌株,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接有毒菌株;2.无毒和有毒菌株同时接;3.和"1"相反,接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的幼苗或叶段,以研究小麦对白粉菌的诱导抗性和诱导感病性。结果表明:先接无毒菌株诱导的抗性最强;后接无毒菌株或无毒、有毒菌株同时接,当诱导菌(inducer)的密度很高时,也可以诱导出抗性,但较微弱;诱导的抗性随诱导菌的密度增高而增强;一经诱导,抗性可在被诱导部位维持到第6天;所使用的3种接种顺序都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菌产生感病性,但较之诱导的抗性弱得多;在抗病性的诱导中,存在着小麦品种与诱导菌,或诱导菌与挑战菌(challenger)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无毒菌株可以通过诱导而获得在抗病品种上生长的毒性,但当缺少有毒菌株存在时,获得毒性即消失;没有发现所诱导的抗性具有系统传导性。
  • 鄢波, 陈莉, 张绍松, 黄兴奇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大类植物中,对于病原侵染的应答坏死反应的发生过程,伴随着大量新蛋白即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的产生和积累,一般根据其结构功能可划分成5类(PR-1至PR-5),其中P R-1和PR-4的功能仍有特于进一步的阐明。渗调蛋白(Osmotin)是P R-5中的一个24 KD的碱性蛋白质,高盐分可诱导生成,它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 王疏, 白元俊, 周永力, 姚健民, 白金铠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曲病菌产生的黄色和黑色厚垣孢子表面都有疣状突起,但黑色厚垣孢子的疣状突起明显。常规萌发试验,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在4℃和25℃下贮存分别保持萌发能力1年和80d左右,萌发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5~pH8和25℃~30℃。光照可诱导产生厚垣孢子。病菌在PD和PS培养液中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田间采集的稻曲病菌菌核在砂培条件下可以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该菌可产生毒素,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稻种萌发和胚芽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 马占鸿,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的传毒效率最高,达66.8%。并且其VAS也最明显,位于口针末端约50μm处。通过试验发现,尽管在VAS存在的情况下,用提纯的不含HC的MDMV进行蚜虫传毒试验,其传毒率为零。只有当HC与MDMV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可有效传播。至于蚜虫是如何释放病毒的还不清楚。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蚜虫对MDMV的传播是一个"识别-吸附-释放"的过程。
  • 姜道宏, 李国庆, 易先宏, 付艳平, 王道本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生态特性中,我们首次发现了该菌可产生抗细菌物质。本试验测定了盾壳霉产生的抗细菌物质对13种(或类型)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该物质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纸层析和纸电泳迁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抑制作用最好;可耐121℃ 1h高温处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pH值大于或等于11的碱性溶液中丧失活性;纸层析和纸电泳分析表明该物质含有2种有效成份,皆为非水溶性物质,其中一种是中性化合物,另一种是弱酸性化合物。
  • 刘胜毅, 周必文, 潘家荣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自显影实验发现14C-放射性物质在抗、感菌核病油菜品种中的分布不同,抗病品种表现限制放射性物质转运。油菜叶对所吸收草酸的转化率在57%以上,而且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在放射性物质中未转化的可溶性草酸盐仅占1.2%,而不溶性的草酸盐占28%以上。在草酸转化物糖、有机酸和氨基酸中糖所占比例最大。草酸诱导油菜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其增加幅度是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草酸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发现草酸在较高浓度下也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 刘俊峰, 刘波, 赵曰丰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rger)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也是我国医疗保健、出口创汇的重要特产之一。人参红皮病是人参发生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
  • 袁凤杰, 杨庆凯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次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进行了酯酶等5种同功酶及可溶性蛋白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小种间存在着同功酶表型异质性。小种间相似系数在0.22~0.96之间,且分析出4号小种与其它小种亲缘关系最远,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进一步从生化角度证明灰斑病菌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建议制定一套同功酶标准图谱作为生产上监测生理小种毒力变异工作的辅助性手段。
  • 刘学敏, 赵骞, 曲金玲, 张明厚, 陈受宜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致病力和DNA多态性检测中国东北地区的35个大豆灰斑病菌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根据菌株在9个品种(系)上的致病力反应可将其分为7个组。利用13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计产生105个RAPD标记,其中78.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病菌表现遗传变异、致病性和DNA多态性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 特邀专题评述
  • 张明厚, 张敬荣, 贾文香, 赵寅, 马锐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个栽培品种的盆栽植株,于13片真叶展开时人工接种,比较各叶位叶片的感病性。结果表明:烟叶自下而上逐渐成熟衰老,随着叶色由绿转黄,叶绿素含量依次递减,其汁液可溶性糖及浸出液还原糖含量递增,感病性相应地提高。以叶色为指标,绿色叶片对病害免疫;轻微转黄的绿叶,高度抗病,只能形成褐色小点,而不能产生分生孢子,也不能再扩展;中度转黄的绿叶上形成0.2cm以下的小斑,也不产生孢子,多数不能再扩展;黄色叶片为高感型,能形成0.5cm以上的典型病斑,并产生大量孢子。以1%葡萄糖液为介质,孢子萌发率以接种烟株的病情指数高于1%蔗糖液。以黄叶液为孢子液介质,其发芽率及接种发病率均高于黄绿叶及绿叶汁液。这说明烟叶成熟衰老程度与感病性高度相关。

  • 陈尚武, 张大鹏, 张维一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和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以不同的机制侵染甜瓜果实。匍枝根霉侵染时,菌丝分泌大量的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迅速消解组织中胶层,引起细胞电解质外渗、质壁分离和软腐。菌丝在胞外和细胞间隙生长,不能穿透细胞壁。半裸镰刀菌侵染甜瓜果实时分泌高活力的果胶甲酯酶、果胶裂解酶类(PML)和纤维素酶(Celulase)而缺少果胶水解酶类,菌丝不能迅速消解中胶层,但以直接穿透细胞壁方式侵染组织细胞。这两种病原对甜瓜不同的致腐方式是由它们不同的外泌胞壁降解酶种类和酶学特性所决定的。
  • 王国良, 任善于, 应兴德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南方香石竹主要生产基地采集萎蔫的香石竹病株,分离获得病菌经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香石竹种植地区主要致病菌是灰瓶霉菌[Phialophroa cinerescens(Wr.) van Beyma]和尖镰孢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Snyd.&Hans.f.sp.dianthi(Pril&Del.) Snyd.&Hans.]。商品扦插苗在无病地种植发病率为3.4%~8.0%;病地种植后发病率高达66.7%。在浙江省病株枯死主要发生在5月底到8月中旬,其中霉季枯死株占2/3以上。
  • 黄思良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 Keissler]的菌丝融合、融合细胞的互补生育以及附着胞形成过程的细胞核动态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为提高对该菌个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侵染过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周仲驹, 徐平东, 陈启建, 林奇英,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香蕉、粉芭蕉和大蕉等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但美人蕉、芋头、艳山姜、芭蕉芋、姜黄、长春花、甜瓜等其它24种供试植物不是该病毒的寄主。研究结果还认为:在福建省香蕉产区,香蕉束顶病流行的主要侵染源为香蕉病株,而粉芭蕉和大蕉等病株则可在病区中病害的长期定殖和流行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流行学和防治的重要性。
  • 刘俊峰, 赵曰丰, 刘波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参红皮病是人参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外尚无人参红皮病研究的报道。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专家对此已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症状的肉眼观察、病原物分离、表皮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发病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初步推断为生理性病害。
  • 陈永芳, 吴建宇, 胡先奇, 喻盛甫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7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瑞典Pharmacia Biotech.公司开发的全自动快速水平电泳仪(PhastSystem)进行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电泳,对云南省烟草和观赏植物一串红上的根结线虫进行快速鉴定,得出4种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文章提供电泳方法,认为PhastSystem电泳仪是根结线虫种类快速鉴定的理想设备。
  • 王晓鸣, 朱振东, 马淑梅, 李宝英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pi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和茎腐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大豆主产区。是大豆毁灭性病害之一。
  • 隋新华, 汪恩涛, 陈文新, 王慧敏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我国42株土壤杆菌待测菌株和28株参比菌进行了数值分类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将41株土壤杆菌与2株根瘤菌分在3个土壤杆菌种内,其中23株来自内蒙等地葡萄的菌株分在葡萄土壤杆菌种内,10株来自山东等地樱桃、桃树的菌株为发根土壤杆菌,8株来自4个地区4种植物的菌株及分自宁夏刺果甘草的2株根瘤菌菌株参比菌分在根癌土壤杆菌种内。1株土壤杆菌和1株根瘤菌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段永嘉, 蔡红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云南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地区,我们发现四种花卉有杂色花。所谓杂色花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一种特殊花,它鲜艳美丽比无病的花还好看。这种花早在十六世纪于荷兰种植的郁金香上发现,即在花瓣上产生一种白色花斑或条纹,比一般的单色花更加美丽,于是身价倍增,当时人们互相争购,因此把此时期称为"郁金香疯狂时代(Tulipomania)",后来经病毒接种试验证明是由郁金香碎色病毒(TBV)引起的。
  • 郑经武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9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92~1993年,通过对山西省、江苏省和安徽省17个县市小麦上胞囊线虫的分布调查,先后在山西省太谷县、安微省固镇县和准北市等地发现小麦不同程度被胞囊线虫寄生。3个胞囊线虫群体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相近的测量值。根据胞囊二龄幼虫等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将3个胞囊线虫群体均鉴定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edera avenae),其中在安徽省系新纪录。
  • 鲁国东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cosmid质粒,建立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组文库;并通过cDNA文库和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稻瘟病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进行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李明福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检疫是一项系统工程,检疫诊断则是口岸病毒检疫工作的核心。本研究主要从病毒检疫应用角度,探讨病毒检疫诊断程序以及计算机支持系统的实现方法。PQV-DSS的研究与实现是信息技术在病毒检疫中的具体实践。
  • 刘学敏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DNA分子标记技术、酯酶同功酶标记和毒力标记等3种方法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灰斑病[Cercosporidium Sojinum(Hara) liu et guo](异名Cer ospora sojina Hara)菌株遗传分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 苏海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以"三系"配套为基础的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基础单一化是否会导致稻瘟菌产生细胞质专化致病小种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研究以随机扩增多态型DNA技术为手段,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相似性以及中国南方杂交稻主栽区的稻瘟菌不同生理小种同对野败型专化致病菌株90-2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探查寄主及病原菌两方面的遗传基础,并在此上研究分析产生细胞质专化小种的寄主、环境条件及病原菌变异的趋势。
  • 毛国璋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1):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调查了分离自不同寄主植物的107株青枯假单胞菌(简称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野生型菌株,发现30株野生型菌株具有十分明显的游泳运动性和爬行运动性。这是运动性青枯菌野生型菌株的首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