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15条随机引物对我国11个省(市、区)6种不同寄主植物的43个青枯菌代表性菌株和4个国外青枯菌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引物OPB11、OPA15、OPE1和OPZ10对上述所有菌株扩增获得了相似的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具1~5条谱带不等;引物OPB7、OPA10和OPF1对马铃薯菌株获得了相同的产物图谱,但对其它寄主菌株的产物间有明显差别;引物OPA14、OPC,6、OPG14、OPF5、OPK14、OPK20和OPK17对于不同菌株的扩增产物多态性很强.供试菌株被聚类为2个组群,即组群A和组群B.组群A中又可分为7个亚组(A1、A2、A3、A4、A5、A6、A7),其中A1含有2个类型(A1-1、A1-2);组群B中也可分为2个亚组(B1、B2),其中B1含有3个类型(B1-1、B1-2、B1-3),B2也含有3个类型(B2-1、B2-2、B2-3).RAPD组群A中包含了27个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马铃薯菌株,主要是3号小种、生化变种2;组群B中含有20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菌株,分属于其它不同的小种和生化变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枯菌菌株RAPD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而与寄主来源有明显相关性.此外,通过对我国青枯菌菌株组群进行同源性PCR分析表明,来源自马铃薯的3号小种菌株属于美洲分支"Americanmm",而来自其它寄主的青枯菌1号、5号小种菌株属于亚洲分支"Asiaticum",与本研究RAPD组群A和组群B的划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