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6-20
  

  • 全选
    |
    病原学
  • 代君丽,于巧丽,袁虹霞,邢小萍,张猛,孙炳剑,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25-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 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 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 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 王卫芳,胡佳,赵立荣,冯黎霞,吴海荣,胡学难,钟国强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32-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口岸从美国华盛顿输华苹果(Malus domestica)中截获可疑腐烂病果, 症状表现为果梗凹腐或萼凹腐,病部果皮暗褐色至黑色,病健交界处纹带褐色,分生孢子器黑色、颗粒状,直径0.3~0.8 mm,部分埋生或近表生, 显微镜检可见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分离物生长温度-3~25℃, 最适为20℃, 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认为截获病果的病原菌。Blast分析表明从分离物基因组中扩增到的ITS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的Phacidiopycnis washingtonensis菌株ITS序列同源性达100%。经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ITS系统发育分析, 将病原菌鉴定为苹果星裂壳孢果腐病菌(Ph. washingtonensis Xiao& J.D.Ro-gers,2005),在分类上隶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星裂壳孢属(Phacidiopycnis),此截获鉴定属我国首次。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该病菌发生为害的报道,本文就此病菌对我国苹果和梨产业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
  •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顾晓川, 彭德良, 彭 焕, 龙海波, 王高峰, 黄文坤, 何月秋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4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中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线虫寄生和致病相关基因。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禾谷孢囊线虫寄生前二龄幼虫中克隆出一种纤维素结合蛋白新基因Ha-cbp-1(GenBank 注册号GQ178086)cDNA序列。Ha-cbp-1基因cDNA包含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预测蛋白由1个长度为18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1个纤维素结合区域(CBD)组成。Ha-cbp-1的基因组DNA序列含有2个内含子。预测的禾谷孢囊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HA-CBP-1)序列与大豆孢囊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HG-CBP-1)序列有60%的同一性和76%的相似性,与甜菜孢囊线虫纤维素结合蛋白(HS-CBP-1)序列有60%的同一性和75%的相似性。本研究首次从禾谷孢囊线虫中成功克隆出CBP蛋白基因。
  • 王君, 叶刚, 马燕侠, 王国平, 洪霓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47-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柑橘溃疡病菌DNA为模板,对抗铜相关基因copAcopB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获得了大小分别为1 782 bp 和1 095 bp的目标片段。构建了这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pET-copA和pET-copB),并在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中成功诱导表达。利用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大耳白兔,制备了抗copA和copB原核表达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测定了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均为1∶6 400。用所制备的抗体分别对copA和copB的原核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相应位置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反应条带,表明所制备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 张晓婷,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53-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向电泳联用MOLDI-TOF-TOF质谱对水稻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和抗病品种KT95-418感染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前后的叶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RSV基因组编码的病害特异蛋白(disease specific protein,SP)在武育粳3号中的积累量明显高于KT95-418中。其他25个蛋白经质谱成功鉴定,包括RSV NS2蛋白,寄主中与光合作用、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和离子平衡状态及蛋白的合成、转运与翻译后修饰等相关的蛋白。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与水稻感、抗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 高三基, 杨帆, 陈平华, 王恒波, 徐景升, 陈如凯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62-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是一种新的全球性病毒病害。本文以YLSCPF1和YLSCPR591为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甘蔗黄叶病毒福建分离物(CHN-FJ1)外壳蛋白(CP)基因,编码196个氨基酸。分析不同地理来源的SCYLV病毒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根据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SCYLV的TaqMan实时荧光RT-PCR方法。结果表明,检测下限为初始质粒模板DNA 1 000拷贝/μL(约3.61 fg/μL),比常规PCR方法的灵敏度提高100倍。检测甘蔗花叶病毒、宿根矮化病菌和黑穗病菌,没有典型的扩增曲线和无Ct值。应用实时荧光RT-PCR、常规RT-PCR和组织印迹免疫杂交(TBIA)对田间甘蔗叶片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61.5%和69.2%,表明该方法比常规RT-PCR和TBI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合于对SCYLV的检测。
  • 致病性与抗病性遗传
  • 牛吉山,刘靖,倪永静,尹 钧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70-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小麦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明确茉莉酸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对植物抗病性标志基因PR-1、PR-2、PR-5和本实验室克隆的1个新基因Ta-JA2的激活作用,以及抗病性变化与基因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感白粉病的小麦品种“中国春”、“濮麦9号” 和“周麦18”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喷洒小麦幼苗叶片进行诱导,通过离体叶段培养法接种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Bgt)进行抗性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麦叶片中PR-1、PR-2、PR-5和Ta-JA2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对白粉菌的抗病水平。茉莉酸处理显著激活了PR-1、PR-2、PR-5和Ta-JA2的转录。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提高与抗病标志基因PR-1、PR-2、PR-5及Ta-JA2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植物激素茉莉酸是小麦抗白粉病反应的信号分子。
  • 流行学与生态学
  • 陈长军,蔡倩,王建新,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7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在引物3′端引入错配碱基,建立了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中抗菌株(Codon200 TTC→TAC)基因型的ASO-PCR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含有错配碱基的引物对NT-7 R1/NT-7 Err5 F能够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中抗菌株(Codon200 TTC→TAC),扩增条件为94℃预热5 min;94℃变性60 S,56℃退火60 S,72℃延伸60 S, 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5 min。并利用26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验证了所设计引物的PCR扩增特异性。整个检测过程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在6小时内完成。
  • 王秀娜,段霞瑜,周益林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85-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效果以及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SSR技术分析5个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2008年和2009年按组合所含品种数为2、3、4和5个进行组合,在田间种植混种组合和单播小区,人工接种白粉菌,比较各小区中小麦白粉病的AUDPC值、产量和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5个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2个品种混合时以抗感搭配较好,随着抗病品种比例增加控病效果增强;2008年混合种植中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54.55%,相对防效为10.02%~47.58%,2009年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23.08%,相对防效在1.85% 到18.96 % 之间;在适当的组合中,如京冬8号/轮选987、京双16/京411/京冬8号对小麦白粉病有控制效果,混种不会影响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当有大量能克服本地品种抗性的外来菌源时混合种植的控病效果降低。品种多样性可以用做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措施。
  • 钱兰娟,李倩,张清霞,童蕴慧,徐敬友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295-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简报
  • 张艳菊,陈霞,刘东,秦智伟,周秀艳,蒲子婧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01-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司军,李成琼,任雪松,宋洪元,宋明,王小佳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05-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素芳,向本春,李虎,刘升学,安仙丽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1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邹庆道,吴媛媛,李海涛,张子君,吕书文,杨国栋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14-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立梅,吴元华,赵秀香,王文航,王林,蔡明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19-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contents of glucose, fructose and sucrose, and the sweetness were analyzed in watermelon inoculated with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 change and blood-flesh of watermelon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glucose was appare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before maturity (within 28 days after pollination), but reduced to 24.8% of the control after maturity (at 35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he content of fructos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within 14 days after pollination,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cases, the content of sucrose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of watermel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sucrose content of watermelon inoculated with CGMMV was lower. The ratios of glucose, fructose and sucrose in the total sugar were abnormal. Coincidence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sugar, the fruit sweetness before matur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whereas decreased sharply after maturit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inner pulp of the mature fruit appeared to be water-soaked and dirty red with no edibility. In a word, after inoculation with CGMMV, the changes of sugars and sweetness affected the watermelon quality.
  • 杨敏娜,彭岳林,马东方,尹军良,李强,王保通,井金学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24-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本金,陈昌盛,兰成忠,黄灿强,翁启勇,陈庆河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28-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易龙,肖崇刚,马冠华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 33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