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10
  

  • 全选
    |
    病原学
  • 魏环宇, 魏薇, 杨敏, 裴卫华, 赵建荣, 钟宇, 刘佳妮, 苏源, 黄飞燕, 王启宇, 胡文婷, 陈海如, 余磊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381-386.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魔芋 (Amorphophallus spp.) 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2016~2018年在云南省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珠芽魔芋新病害,症状表现为茎秆或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茎秆软化下垂,根部及球茎腐烂变褐,甚至整株倒伏。根据病害发病症状,并通过菌落形状、致病性测定、Biolog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近圆形,中央隆起,淡奶油色,质地均匀,表面光滑发亮;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菌体形态呈短杆状,周生鞭毛,两端稍钝圆;基于16S rDNA扩增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与已报道的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 strain CL1904-3 (MK875007) 相似性达99%以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与P. aroidearum菌株亲缘关系最近,Biolog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均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软腐果胶杆菌 (P. aroidearum)。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由P. aroidearum引起的珠芽魔芋软腐病害。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该病害的认识,为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谢慧婷, 李战彪, 崔丽贤, 秦碧霞, 刘丽辉, 林珊宇, 陈锦清, 蔡健和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387-393.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广西采集表现斑驳、花叶症状疑似病毒病的西番莲叶片样品,利用小RNA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侵染西番莲的病毒种类。参考测序结果采用DAS-ELISA和RT-PCR方法对2015~2018年间采集的385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引发广西西番莲病毒病的优势病毒种类。结果显示:小RNA共获得20 921 061 clean reads,拼接获得560个contigs,其中99个contigs被注释为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97个contigs被注释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69个contigs被注释为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12个contigs被注释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提取送测序的同批样品叶片的总RNA进行RT-PCR验证,可检测出TeMV、EAPV和CMV 3种病毒,未检出SMV。采用DAS-ELISA和RT-PCR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84份样品为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3.76%,其中TeMV的检出率最高为64.16%,其次为EAPV和CMV,检出率分别为41.30%和11.43%;3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其中TeMV+EAPV的检出率最高为24.94%,TeMV+CMV的检出率为4.16%,EAPV+CMV的检出率为0.26%,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为4.94%。

  • 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柯希望, 张金鹏, 刘国辉, 殷丽华, 张盼盼, 曹鸣宇, 康静, 杨阳, 徐晓丹, 郭永霞, 左豫虎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394-404.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小豆VaAP2/ERF家族基因在小豆应答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侵染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小豆基因组中鉴定VaAP2/ERFs家族基因186个,包括AP2(24个)、RAV(2个)、Soloist(1个)及ERF(159个)四个亚家族,其中ERF亚家族又可分为DREB和ERF两个亚类。基因结构分析发现,68.3%的VaAP2/ERFs基因不具内含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各亚族成员保守域组成类似,可作为基因家族分类的重要依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发现VaAP2/ERF中的6个成员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进一步应用qPCR技术对其在‘1-D-3’(免疫)及‘宝清红’(感病)中应答锈菌侵染的表达分析发现,免疫品种中6个成员均于接种后6 h及120 h显著上调,另有2个于接种后12 h也显著上调,表明上述基因均在小豆抗锈病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 余贤美, 王金政, 薛晓敏, 陈汝, 聂佩显, 王贵平, 韩雪平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05-419.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苹果苦痘病已困扰多年,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全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苹果健康果实、苹果苦痘病果、病果病斑部位和病果无病斑部位中可能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研究了苹果苦痘病的可能发生机制。经全转录组测序,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17个可能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RT-qPCR 验证结果显示,与苹果健康果实或病果无病斑部位相比,17个DEGs中,3个涉及植物-病原互作通路的DEGs(CDPK26, WRKY26ADP/ATP carrier)在苹果苦痘病果和病果病斑部位中均表现上调;2个涉及细胞凋亡通路的 DEGs(TUBACTSF)和1个涉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的 DEG(RGA4)均表现下调,表明,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促进了基因CDPK26WRKY26ADP/ATP carrier的表达,抑制了基因TUBACTSFRGA4的表达,说明,涉及植物-病原互作、细胞凋亡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苹果苦痘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郭小囡, 李阳, 谢理, 郑璐平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20-425.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柯浩体蛋白coilin是细胞器柯浩体的重要指示蛋白,参与病毒侵染。本文根据拟南芥柯浩体蛋白 (Atcoilin)在本氏烟基因组数据库中的比对结果,确定其对应的靶基因并设计引物,首次获得本氏烟柯浩体蛋白 (Nbcoilin) 基因全长序列3 017 bp,编码区为2 409 bp,编码803个氨基酸;具有柯浩体蛋白3个典型功能域以及一个类似动物柯浩体蛋白特有的精氨酸/甘氨酸富集区(“RGG”box);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蛋白归属植物coilin分支,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定位在柯浩体上,确定该蛋白是coilin的同源蛋白。研究结果为探究Nbcoilin的功能及其与病毒互作奠定了基础。
  • 致病性与抗病性遗传
  • 李菁, 姚方杰, 龙黎, 王昱琦, 叶雪玲, 邓梅, 蒋云峰, 李伟, 江千涛, 康厚扬, 陈国跃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26-441.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 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和新疆稻麦(T. petropavloski Udats et Migusch)是我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它们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的形态学特征,具有抗病、耐逆等优良性状,是可用于现代小麦品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当前在我国流行频率高、毒性强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群组成的混合菌对213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包括11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78份云南铁壳麦和18份新疆稻麦)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表型鉴定,并利用与12个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Yr)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共有18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对混合生理小种表现苗期抗性,89份表现成株期抗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株期抗性种质主要来源于云南铁壳麦。结合系谱分析、抗性表型及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2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携带Yr18,所有种质均不携带Yr5Yr9Yr10Yr15Yr17Yr24/Yr26Yr30Yr41Yr48Yr65Yr67等已知抗病基因。未检测到供试基因的抗性种质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条锈病抗性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利用中国特有小麦亚种抗条锈病种质和发掘其抗性基因提供依据。

  • 冀树娴, 吴雨洪, 郗征, 王美加, 李向东, 田延平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42-449.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是危害我国葫芦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病原。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利用RT-PCR和血清学方法在表现环斑症状的西葫芦果实上检测到WMV,未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接种WMV侵染性克隆到西葫芦品种绿源冬宝,果实表面产生环斑症状,表明WMV是引起西葫芦果实表面环斑症状的重要病原。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山东泰安的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和南瓜等46个样品检测发现33个样品表现WMV血清学阳性(检出率71.74%),薛庄采集的带有环斑症状的西葫芦均检测到WMV。对山东省81份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抗WMV鉴定发现西葫芦品种万盛丰宝、盛丰金珠表现中抗(MR);西瓜品种绿宝新秀和浪潮一号表现中抗(MR);甜瓜品种黄皮面瓜表现抗病(R);黄瓜品种星君贝贝表现中抗(MR);南瓜品种爱维80南瓜表现高抗(HR),蜜本南瓜、传统蜜本南瓜、七叶早南瓜、玲珑二号和绿贝贝迷你南瓜等5个品种表现抗病(R);瓠瓜品种均表现为感病(S)。研究结果对合理布局葫芦科作物品种防控WMV具有重要意义。

  •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 李迎宾, 刘屹湘, 朱书生, 罗来鑫, 李健强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50-461.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 F. H. Chen]根腐病尚无病害分级标准,为发现抗病种质资源和评估病害防控效果,本研究建立了用于三七根腐病的田间分级标准。从云南省文山州收集200株发生根腐病的三年生植株,筛选获得具有代表性不同腐烂程度的98株样本,通过对表面腐烂占比、横截面腐烂、支须根腐烂、芽及芦头腐烂5项指标进行描述,采用SPSS21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制定了如下用于三七根腐病的田间分级标准:0级,健康,无症状;1级,腐烂仅发生在块根表面、且0<腐烂面积占比≤10%,或腐烂已扩展至内部且5%<腐烂面积占比≤10%;2级,腐烂已扩展至内部、且10%<腐烂面积占比≤40%,支须根无腐烂;3级,腐烂已扩展至内部、且40%<腐烂面积占比≤50%,支须根腐烂;4级,腐烂已扩展至内部、且50%<腐烂面积占比≤70%,支须根腐烂脱落;5级,腐烂已扩展至内部、且腐烂面积占比>70%直至整个块根完全腐烂,支须根腐烂。本标准于2016~2017年连续2年被用于评价土壤处理防控三七根腐病害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该标准可以较好地对不同土壤处理的防病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估,且与传统分级标准相比,其评价结果更优。

  • 薛芗, 冯志明, 曹文磊, 王雨, 陈宗祥, 马玉银, 张亚芳, 潘学彪, 左示敏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62-470.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烯(ET)信号在植物抵抗各种逆境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乙烯信号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作用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感纹枯病水稻品种Lemont和抗纹枯病水稻品种YSBR1为材料,分析了纹枯病菌接种后乙烯合成关键基因及信号传导途径中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纹枯病菌侵染可显著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乙烯信号。进一步采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信号激活剂处理水稻并进行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化学剂分别可抑制或激活乙烯信号;无论是Lemont还是YSBR1,激活其乙烯信号均可显著增强抗病性,而抑制该信号均显著降低抗病性。对3个乙烯受体突变体(ethylene response2, etr2; ethylene response3, etr3; ethylene response sensor2, ers2)进行温室接种鉴定,发现突变体的病斑长度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以上研究表明乙烯信号在水稻对纹枯病菌的防卫反应或基础抗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水稻—纹枯病菌”间的互作机制、制定合适的病害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王彦芳, 杨俊, 代真林, 魏兰芳, 姬广海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71-478.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作为有益微生物的重要菌种,不仅对一些植物的生长起着促进作用,而且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Biolog微生物生理生化分析、共培养等手段,对阴沟肠杆菌MY01、抗生素溶杆菌13-6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定殖特性以及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条斑病的生防效果进行测定,明确阴沟肠杆菌与抗生素溶杆菌对水稻条斑病的协同生防作用。结果显示MY01生长迅速且能利用大部分碳源,营养竞争能力较强,可限制其他细菌生长。温室喷雾接种时,MY01与13-6对水稻条斑病的防效相近,且MY01可增强13-6对水稻条斑病的相对防效,防效高达93.44%。阴沟肠杆菌MY01作为一种潜在的生防菌株,对水稻条斑病具有一定防效,且促进抗生素溶杆菌13-6对水稻条斑病的防治。

  • 实验方法
  • 张坤, 陈春峰, 徐红梅, 陈佳欢, 陈雯, 贺振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79-488.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蔗花叶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在蔗区肆虐,尽管针对其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已经建立,但是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亟待发掘。本研究制备了SCSMVCP的抗血清,特异性高,与引起甘蔗花叶病的另两种病原 (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 间没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基于该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直接抗原包被的ELISA、斑点杂交、Western blot和基于多抗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开发的免疫试纸条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高通量应用于田间病毒鉴定。本文提供了基于血清学的快速、准确、高通量,且便捷的甘蔗线条花叶病毒检测技术,有助于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监测与防控。
  • 研究简报
  • 仇芳, 徐刚, 谢昌平, 李希, 郑妃庆, 缪卫国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89-493.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邓杰, 王炜哲, 杨璐嘉, 马占鸿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94-498.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费莉玢, 侯盼盼, 曹友志, 姚佳越, 苏秀, 马良进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499-504.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秦艳红, 乔奇, 王爽, 张德胜, 王永江, 田雨婷, 张振臣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50(4): 505-508. https://doi.org/10.13926/j.cnki.apps.000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