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6-10
  

  • 全选
    |
  • 高学彪, 程瑚瑞,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桃根腐线虫病在江苏普遍发生,是国内的一种新病害。在严重发病的徐州眺苗圃病株率和病根率分别高达100%和81%。在幼根上病斑黄褐至褐色,大小不一。未栓化的桃根未见受害。典型病株表现衰退,株矮叶黄,根系发育不良。人工接种来自桃根内外的一种短体线虫,按种桃苗都表现出与自然诱发相似的症状和在病斑内繁殖同样的线虫。按该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测计数据,鉴定为胡桃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调查和接种的结果表明,草莓也是胡桃短体线虫的一种自然寄主。
  • 彭时尧, 周仲驹, 林奇英,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闽糖70/611,闽选703,F134,福引79/8,福引79/9,NCo310和Co740等7个抗病性不同的品种,受甘蔗花叶病毒感染后叶片叶肉细胞质膜,大、中、小维管束韧皮部筛管和伴胞质膜以及伴胞细胞质中ATPase活性均明显高于其健株相应部位;而维管束鞘细胞质膜ATPase活性则底于其健株相应部位。褪绿斑部位叶肉细胞叶绿体基本解体或消失;富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多为淀粉粒所占据;结果表明染病后ATPase活性的变化程度似乎与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
  • 研究简报
  • 向红琼, 庞纯翠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刺梨白粉病对刺梨为害严重,其发病高峰期在盛花期和夏梢抽生盛期。防治的关键时期是现蕾期和夏梢抽生初期。
  • 白容霖, 王子权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参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Zinss) Scholten)的病根组织和健根组织进行了多种有机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病根中人参总皂甙、淀粉、总糖和6种氨基酸的含量减少。但脂肪酸、木质素、还原糖和10种氨基酸的含量比健参根增加。
  • 论文摘要
  • 林奇英, 谢莉妍,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合是世界名花,中国传统名卉,但据作者在福州和兰州所见,由于受扁茎簇叶病的为害,使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 杨荣铮, 吴成国, 魏发胜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结线虫(Meloidogyne)侵染寄主对寄主体内核酸含量有影响,通过先提取核酸再用紫外光吸收测定核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植株体内根结中的核酸含量(包含RNA、DNA)比同株健部根及健株健根均高,用不同寄主和不同种线虫作材料,结果也证明根结内的核酸含量较健株及同株健部高。
  • 许仁林, 易琼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7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了不同抗性番茄等基因系GCR-267和GCR-267的叶片可溶性蛋白组成在接种TMV番茄O株后的变化。实验发现敏感品系GCR-26的叶片可溶性蛋白的组成,与健株相比较,TMV侵染株发生显著的变化。接种后7天,除一部分蛋白质含量减少外,还有四种为健株及抗性品系TMV接种株所没有的新蛋白质产生,它们在10%凝胶上的迁移率分别为Rf0.31、0.33、0.39和0.45,其中Rf0.38和Rf0.39两种蛋白质含量极大。接种后10天Rf0.31和Rf0.45两带趋于消失,但Rf0.33和0.39两带继续积累。经电泳和免疫双扩散试验证明Rf0.33蛋白带是TMV外壳蛋白:Rf0.39蛋白带与TMV外壳蛋白无关。该蛋白也不具有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酯酶、苹果酸脱氧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或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活性,分子中不含有糖类物质。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为14,200道尔顿。
    抗性品系GCR-267的TMV接种株的叶片可溶性蛋白组成未出现象感病品系GCR-26那样的变化。
    讨论了这种变化与番茄抗、感病性之间的关系。
  • 研究简报
  • 刘英慧, 陈延熙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8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84至1986年,采用从柑桔叶、红麻、湿地松、枸杞、苹果、菜豆、黄瓜、香蕉、油茶9种作物上分离获得的炭疽菌,分别在西瓜苗期的子叶和真叶上接种,测定其致病力,从而获得柑桔叶、菜豆、香蕉等5种对西瓜无致病力或致病力极低的炭疽菌,并用这5种菌对西瓜幼苗进行免疫力测定,即分别接种西瓜的子叶和第一片真叶,再用致病的西瓜炭疽菌接种新发生的真叶,结果获得香蕉、菜豆、红麻3种炭疸菌能诱发西瓜对其炭疽病菌的系统免疫力,菜豆、红麻2种炭疽菌所诱发的免疫时间可持续40天。
  • 郭井泉, 刘燕龙, 张明厚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8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感染SMV系统量症前介体不能传毒。接种稀释10倍SMV病液显症率与介体传毒相似。介体和人工接种SMV于5个感病品种V1-R5 9个生长时期共30余批次,结果表明SMV显症率主要决定于温度。显症起始温度为9℃,最适温度约26℃.V1-R2时期的植株显症所需有效积温基本一致;R3-R5时期比前者略有增加。累积显症率与累积有效积温的相关点图呈"S"型曲线分布,通过Weibull和Gompertz等8组曲线拟合选出拟合最优模型。V1-R2时期显症预测Gompertz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11=Exp[-103021.196×Exp(-0.1329TT1)]R3-R5时期Weibull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12=1-Exp{-[0.02222(TT1-65)2.581]}
  • 研究简报
  • 钟兆康, 赵敏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杨树溃疡病是侵害杨树干部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它发病面广,危害性大,对杨树的生长和发展有严重的影响。该病也是我国平原绿化和发展"三北"杨树防护林工程的主要威胁。
  • 樊自红, 沈瑞祥, 周仲铭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锈菌的侵染使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增加,且高感无性系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高抗无性系的大。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因抗、感无性系受侵染后显症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PAL酶活性高峰则不论抗、感病无性系,均在接种后第10天左右出现。侵染还可引起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使多数供试无性系有新酶带出现。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不能明确反映寄主的抗病性差异。
  • 论文摘要
  • 花锁龙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0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桐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aleuritidis)病害对油桐生产具严重毁灭性。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 李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5个葡萄霜霉菌的自然群体和5个抗性不同的寄主品种进行的特异性接种结果表明:病原自然群体间存在着致病力的差异;寄主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的差异;但不存在寄主-病原间的特异互作。结果还表明:在特异品种上连读移种的情况下,虽然抗性品种能提高病原群体的致病力,但无寄主-病原间的特异性互作。据此提出了水平系统学说。如果这一学说得到证实,就可用欧洲葡萄品种间杂交来提高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
  • 王裕中, Miller J. D.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05-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化小麦芽鞘生物测定法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测定方法,可用于探测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所产生的毒素的生物活性和不同小麦品种对这些毒素的反应。不同毒素的生物活性与不同小麦品种对毒素的反应均有显著差异,以deoxynivalenol的生物活性最强,抗赤霉品种望水白对供试7种毒素的敏感性最低。试验对毒素与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作了初步研究。
  • 曾大鹏, 王昕, 束永志, 李浙华, 梁双林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09-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83-1987年在北京、河北、山东、山西调查的苗圃毛白杨叶锈病病情,结合相应的气象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在18个自变量因子中,筛选出早春百株病芽数(X1)和发病适温期间降雨量(X2)的互作因子(X1X3),建立预测当年最高病情(Y)的方程式:Y=2.8229+0.0133X1X3
    该方程经数学检验合理,两年当中建立模型以外的10例实测病情对方程式进行检验,证明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可在华北地区试用,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 研究简报
  • 魏子生, 李友荣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14-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稻品种来防治白叶枯病是经济、安全、简便的有效措施。而品种抗病的稳定性如何?1975-1987年,选择95个品种在湖南省老病区安仁县进行人工接种鉴定。
  • 毛丽丝, 狄原渤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15-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氏B (KB)培养基是荧光假单胞菌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培养基,但是,其中有些有助荧光色素产生的成分在中国不易买到。我们将用国产蛋白胨、英国产胰蛋白胨和国产琼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与用Difco的(月示)蛋白胨3号利琼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进行了比较。6株荧光假单胞菌的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平板上生长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用国产蛋白胨(上海生物化学试剂)利琼脂粉(上海生化试剂)制备的金氏B平板上有90-100%的菌落没有荧光出现,而用英国产胰蛋白胨(oxoid)(20g/1)和国产琼脂(深圳)(15g/1)制备的金氏B平板上出现稳定而强烈的荧光,后者与用Difco试剂制备的金氏B培养基相比还能在非荧光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混合涂平板时稍微提高非荧光菌株的回收率。
  • 研究简报
  • 邓放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镰刀菌(Fusarium sp.)引致的人参枯萎病,迄今国外文献尚无详尽的报道。1986-1988年,对人参枯萎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以及田间防治进行了研究。
  • 朱水方,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19(2): 123-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完整植株上,利用喷叶法测定中草药抽提物,以及少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花叶病的治疗效果。以处理组病指与对照组病指减少百分率表示疗效,用ELISA检测植株体内病毒浓度。根据提纯病毒浓度(X)和吸光值(Y)之间的回归关系,得标准方程:Y=0.437lgx-0.28,相关系数r=0.97。从112个材料中发现,连翘(Forsythia suspensaVahl)大黄(Rheum officinalle Bail)和板兰根(Isatis tinctoria L.)具有比较稳定的疗效。在接种前72小时和接种后24小时喷施抽提物,三者疗效均在90%以上。接种24小时后喷施大黄板兰根疗效均在70%以上。在大黄板兰根治愈的植株内检测不出病毒,在显症植株内,病毒浓度分别下降60%和70%。大黄在接种72小时后喷施.或稀释100倍时仍具显著疗效,并引起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谱显著变化。大黄对植株生长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板兰根引起植株黄化,侧芽提早萌发。